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群臣畏延龄有宠,莫敢言,惟盐铁转运使张滂、京兆尹李充、司农卿李铦以职事相关,时证其妄,而陆贽独以身当之,日陈其不可用。十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群臣畏延龄有宠,莫敢言,惟盐铁转运使张滂、京兆尹李充、司农卿李铦以职事相关,时证其妄,而陆贽独以身当之,日陈其不可用。十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群臣畏延龄有宠,莫敢言,惟盐铁转运使张滂、京兆尹李充、司农卿李铦以职事相关,时证其妄,而陆贽独以身当之,日陈其不可用。十一月,壬申,贽上书极陈延龄奸诈,数其罪恶,其略曰:“延龄以聚敛为长策,以诡妄为嘉谋,以掊克敛怨为匪躬,以靖谮服谗为尽节,总典籍之所恶以为智术,冒圣哲之所戒以为行能,可谓尧代之共工,鲁邦之少卯也。迹其奸蠹,日长月滋,阴秘者固未尽彰,败露者尤难悉数。”又曰:“陛下若意其负谤,则诚宜亟为辩明。陛下若知其无良,又安可曲加容掩!”又曰:“陛下姑欲保持,曾无诘问,延龄谓能蔽惑,不复惧思;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馀,愚弄朝廷,有同儿戏。”又曰:“矫诡之能,诬罔之辞,遇事辄行,应口便发,靡日不有,靡时不为,又难以备陈也。”又曰:“昔赵高指鹿为马,臣谓鹿之与马,物理犹同;岂若延龄掩有为无,指无为有。”又曰:“延龄凶妄,流布寰区,上自公卿近臣,下逮舆台贱品,喧喧谈议,亿万为徒,能以上言,其人有几!臣以卑鄙,任当台衡,情激于衷,虽欲罢而不能自默也。”书奏,上不悦,待延龄益厚。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以上知待之厚,事有不可,常力争之。所亲或规其太锐,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他无所恤。”裴延龄日短贽于上。赵憬之入相也,贽实引之,既而有憾于贽,密以贽所讥弹延龄事告延龄,故延龄益得以为计,上由是信延龄而不直贽。贽与憬约至上前极论延龄奸邪,上怒形于色,憬默而无言。壬戌,贽罢为太子宾客。(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贽上书极陈延龄奸诈,其罪恶——数:屡次
B.以靖服谗为尽节——谮:说坏话诬陷
C.臣以卑鄙,任当台衡——卑鄙:低微卑贱
D.所亲或其太锐——规:规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日不有,靡时不为,又难以备陈也——不有初,鲜克有终
B.上由是信延龄而不贽——侯生摄敝衣冠,上载子上坐
C.情激于衷,虽欲罢不能自默也—— 余方心动欲还,大声发于水上
D.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上知待之厚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3.下面几个选项中,全都表现陆贽嫉恶如仇的一项是(     )
①而陆贽独以身当之,日陈其不可用
②贽上书极陈延龄奸诈,数其罪恶
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以上知待之厚,事有不可,常力争之
④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他无所恤
⑤贽与憬约至上前极论延龄奸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臣畏惧裴延龄得到宠爱,没有人敢于发言,只有少数几个官员,由于职分以内的事务与裴延龄有关联,时常证实他的虚妄,而陆贽独自以自身抵挡裴延龄,经常陈说他不可任用。
B.陆贽上书极力陈诉裴延龄的邪恶诡诈,数说他的罪恶。认为裴延龄邪恶害政,隐秘着的事情固然没有完全显示出来,败露了的事情尤其难以数说。
C.陆贽因德宗知遇,情义深厚,凡有不同意的事情,经常竭力争议。有些与他亲近的人规劝他说,这样做过于显露锋芒。
D.陆贽引荐了赵憬出任宰相。不久,赵憬对陆贽有不满。两人到德宗面前辩论裴延龄的是否邪恶,两人的怒气在脸色上都表现出来了,赵憬气得沉默不语。
5.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迹其奸蠹,日长月滋,阴秘者固未尽彰,败露者尤难悉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赵高指鹿为马,臣谓鹿之与马,物理犹同;岂若延龄掩有为无,指无为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而有憾于贽,密以贽所讥弹延龄事告延龄,故延龄益得以为计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D
4.D
5.(1)考察他邪恶害政的行为,每天都在增长,每月都在滋蔓,隐秘着的事情固然没有完全显示出来,败露了的事情尤其难以数说。
  (2)过去赵高指鹿为马,我认为鹿与马,就事物的常理说来还属于同一种类,哪里比得上裴延龄将存在的东西掩饰为不存在的东西,将不存在的东西指成存在的东西呢!
  (3)不久,他对陆贽有不满意的地方,便暗中将陆贽抨击裴延龄的事情告诉了裴延龄,所以裴延龄愈发能够做好预谋。(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张南垣传
【清】吴伟业
  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啁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台阶的梯级),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传父术。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余曰:“柳宗元为《梓人传》,谓有得于经国治民之旨。今观张君之术,虽庖丁解牛,公输刻鹄,无以复过,其艺而合于道者欤!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且张君因深就高,合自然,惜人力,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其可传也已。”作《张南垣传》。   (有删节)
  注:①谐媟(xiè):诙谐不恭敬。
  ②粉本:建筑物的草图。
  ③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
  ④骫骳(wěibèi):曲折委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举里巷谐媟以为抚掌之资/抚掌:拍手,表示高兴。  
B.经营粉本,高下浓淡/经营:经度营造
C.不事雕饰,合自然/雅:文雅
D.尺寸勿/爽:差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尽其心力求仿佛/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则李工部横云/二虫,又何知
C.辄数见/吴之民方痛心
D.人交,好谈人之善/始可言《诗》已矣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记述的张南垣尤擅长垒石造山,具有山水画的意境,构思巧妙,师法自然。
B.本文例举了张南垣所建造园林的代表作及其建造过程,说明他的建造风格,并指出他的技艺符合园林建造的规律。
C.本文还描写了张南垣的外貌性格,因为生得黑而矮胖,又喜欢拿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作为谈笑的资料,所以他自己也常常被人调笑耍弄,但他从不与人计较。
D.全文语言流畅工丽,结构严谨,写人状物,如在目前。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除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
  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秋时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宰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度见延英殿,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
  元和十年,上谕急讨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元衡,又击度,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议者欲罢度,安二镇反侧,帝怒曰:“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吾倚度,足破三贼矣!” 
  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曰:“果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
  未几,李愬夜入蔡州,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总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度视事,下令唯盗贼、斗死抵法,余一蠲除。往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度以蔡牙卒侍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备。”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元恶已擒,人皆吾人也!”众感泣。
  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而薨。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宣徽五坊:唐宪宗时,内廷宣徽院设有鹰、狗、雕、鹤、鹊五坊,其头目多由宦官担任。
  ②吴元济:淮西藩镇节度使,其治所位于蔡州,此时已起兵叛乱。王承宗、李师道暗怀反心,与之暗中勾结。
  ③中官:官名,这里指宦官。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过官司,厚得饷谢乃去/挠:***扰,打扰
B. 王承宗、李师道谋蔡兵/缓:缓解,减缓
C. 帝独度留/目:使眼色示意 
D. 反侧未安,不可去/备:装备,武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 度坠沟,贼意已死,亡去/人之力而敝之
C. 果朕行乎/既自以心形役                  
D. 抚定人/孰能讥之乎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县令裴寰因拒绝给小使送礼并痛骂其丑恶行径而被捕下狱,经裴度委婉开导,皇帝改变了主意,裴寰得以无罪释放。
B.宰相武元衡被刺客***死,裴度也险些蒙难,但裴度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安危,坚持讨伐反叛的节度使,以正朝纲。
C.收复失地后,裴度处理政务态度宽宏,依法惩处盗贼及致人死命者,其余不问,往来不限昼夜,用人不疑,深得民心。
D. 裴度为官刚正,曾因严辞奏论皇帝宠信的权臣被外放为官;他才干卓越,亲自带兵平定叛乱,是一位难得的国家重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注】①挽,同“晚”。②刍豢:指牲畜的肉。③眇:同“妙”。④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⑤三宝:食、事、财。绝:不流通。⑥潟卤:盐碱地,不适宜耕种。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挽近世民耳目——涂:闭塞;堵塞 
B.故农而食之——待:等待
C.各其业,乐其事——劝:勉励
D.故善者因之,其次利之——道:通“导”,引导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农不出则乏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惑者也
B.莫夺予——胡为乎遑遑欲何
C.则桓公霸——谨拜表闻   
D.海岱之间敛袂往朝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人上至天子诸侯下到平民百姓,都求财谋利,担忧贫穷。只有生活富裕了,君子才喜欢行仁义之事,普通百姓才懂得礼仪。
B.各地物产丰富,农、虞、工、商顺应自然规律各行其事,但只有政府主动、大力协调各种经济门类,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C.姜太公在经济基础薄弱之时,管仲在齐国中衰时,都实行了发展经济的政策。由于富强,齐国还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D.老子的“小国寡民”理念在近世行不通,是因为人们都追求舒适享乐,对人们的***,统治者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
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遣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 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 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人歌 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鏝,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晋公护闻之日:“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字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征并来候侠疾,所 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耒粮粟莫不备足。缙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节选自《北史·裴侠传》)
  [注]①鏝(tī)②瘳(chōu):病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举手指而言/吏人莫不怀
B.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朝野服,号为“独立使君”
C.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居第屋,不免霜露
D.并收庸市官马/乃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和“对奸吏起震慑作用”的一组(   )
A.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侠闻之,许其自首
B.宁以妻子易图也/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C.忽闻五鼓,便即惊起/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D. 所苦因此而瘳/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慧,有异于一般孩童。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肥鲜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们都为此感到荣耀。
4.翻译句子。
(1)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种世衡,字仲平,放之兄子也。少尚气节,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西边用兵,守备不足。世衡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命董其役。夏人展出争,世衡且战且城之。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辞不可穿,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城成,赐名青涧城。迁内殿崇班、知城事。开营田二千顷,募商贾,贷以本钱,使通货赢其利,城遂富实。间出行部族,慰劳酋长,或解与所服带。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由是属羌皆乐为用。再迁洛苑副使、知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险不可往。”世衡曰:“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遂缘险而进。奴讹方卧帐中,谓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讹大惊曰:“前此未尝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罗拜听命。尝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请某事,辄因中否而与夺之。人人自厉,皆精于射,由是数年敌不敢近环境。迁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范仲淹檄令与蒋偕筑细腰城,世衡时卧病,即起,将所部甲士昼夜兴筑,城成而卒。世衡在边数年,积谷通货,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以故得人死力。及卒,羌酋朝夕临者数日,青涧及环人皆画象祠之。        (节选自《宋史·种世衡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弟有欲其赀者/析:分割。    
B.石工不可穿/辞:推辞。     
C.出行部族/间:小路。    
D.尝吏民射/课:督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种世衡有军事才***一项是( )    
①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           
②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     
③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         
④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     
⑤遂缘险而进                       
⑥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世衡具有军事才能。朝廷在西部边境用兵,守备力量不够,种世衡建议在延安东北重新修建一座城来巩固边疆,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     
B.种世衡以信义结交各部羌人。他与蕃部中牛家族首领奴讹约定相会,为了不失约,他冒着危险在雪中前行,去见素来倔强的牛家族首领。     
C.种世衡善于练兵,以巩固国防。他督促吏民射箭,对请辞事等,都以是否射中为标准,所以人人擅射,数年中敌人不敢接近环州境界。     
D.种世衡有令则行。当范仲淹发檄文命令他和蒋偕筑细腰城时,种世衡虽然生病,但也立即起身,带领士兵日夜修筑,城筑成而他却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