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完成下面的题。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乏;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

阅读文本,完成下面的题。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乏;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文本,完成下面的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乏;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他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   
B.不出,火尽    且:将要   
C.则或其欲出者    咎:责怪   
D.于是余有焉    叹:叹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    )。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⑥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褒禅山又叫华山,唐朝有个叫慧褒的高僧,第一个在华山筑舍定居,死后又埋在那里,从此,人们就叫华山为褒禅山。   
B.褒禅山上有前洞和后洞,前洞所在位置平旷,到那里记游的人非常多;后洞曲折幽深,景象奇特,但记游的人却相对较少。   
C.王安石和朋友一起进入后洞,有一个人疲倦懈怠不想再游下去,就骗大家说火把快要熄灭了。大家随他一起出洞后,马上就有人后悔了。   
D.王安石游山后很有感触,认为古人在观察万物时之所以常有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这很值得后人学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答案
1.D
2.C
3.A
4.(1)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享那游览的乐趣。
  (2)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石门亭记
王安石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成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柏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关,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好山乎    直:只是   
B.其亦闲以自休息于此乎    燕:安闲   
C.驾言出游,以我忧    写:写作   
D.其有而不闻者乎    壅:阻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留山中②至即深山长谷
B.①使记作亭之意②其然乎?不然乎?
C.①成仁之名不夺其志②君至为亭
D.①求其疾忧②驾言出游,写我忧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作亭之意”的一项是(    )。
①其亦好观游眺望乎   
②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   
③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   
④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⑤其石幸在,其文信善   
⑥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于“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C.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2)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3)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苏轼传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蛊、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镜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官的太后及皇后。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上元敕府浙灯    市:购买
B.违制之,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坐:犯罪
C.以诗托    讽:讽刺
D.以水之再至    虞:戒备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上书说,元宵节在皇宫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明晓其真正目的,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写诗关注百姓疾苦,被断章取义、诬陷而入狱,后被贬黄州,自号“东坡居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进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裹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荚,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襄子最智伯 怨:恨        
B.襄子如厕,心 动:感动        
C.襄子必近子 幸:宠信        
D.则虽死不 恨:遗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天下莫不称君贤②顷,烟炎张天    
B.①士知己者死②焦仲卿妻刘氏,仲卿母所遣
C.①襄子数豫让曰②要之死日,然后是非定  
D.①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也②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老妇必唾其面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豫让“忠义”和襄子“宽宏”的一组是(        )
A.①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②卒释去之     
B.①我必为报仇而死②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C.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②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D.①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②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与韩、魏合谋灭掉智伯之后,三家分晋。赵襄子虽最痛恨智伯,但却有感于豫让对故主智伯的忠诚,把扮作受刑奴隶、试图为智伯报仇的豫让放走了。
B.由于未能实现替智伯报仇的意愿,豫让于是希望求得襄子的衣服砍上几刀。襄子很为豫让的义气所感动,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C.豫让为了报答范氏和智伯的知遇之恩,决心刺杀襄子。他先是隐身厕中,再是漆身吞炭,后是伏身桥下,但三次行刺都以失败而告终。
D.豫让的朋友劝他去委身侍奉襄子,并借机刺杀襄子,被豫让拒绝了。豫让认为既然做了别人的臣子,就应该忠心事主。否则就是不忠,是让人羞愧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
  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注】壅:堵塞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年,御史中丞/拜:拜见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用事:掌权    
C.忽辛遂伏/辜:罪     
D.雄飞受赐,封藏于家/识:作标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雄飞先自降一阶/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汝曾使我家钱物,得问我/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C.臣未尝敢轻用/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D.卢世荣言利进用/御六气之辩,游无穷者(《逍遥游》)
3.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       
①搜挟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C.忽辛犯罪,世祖下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安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辩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一)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②忮(zhì):嫉妒、侵害。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扌豕崔杼之子    扌豕:挑拔
B.景公与陈无宇……封          诛:杀掉
C.围朱方,之           拔:攻克
D.以于诸侯军           徇:示众
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庄公死,立景公     欲穷千里目,上一层楼
B.王予朱方   句读之不知,惑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封其属斗      忽魂悸魄动。
D.崔杼之   路见不平,拔刀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
①吾已诛之矣
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