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入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入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成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赡——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待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意甚悦,固求市之——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在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D 3.C 4.D 5.还有一件事,当时,山阴县有位道士,养了一群漂亮的鹅,王羲之去观看时,心里非常高兴,恳切地一定要买道士的鹅。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狶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及高祖七年冬,韩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还,乃封狶为列侯,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边兵皆属焉。 狶常告归过赵,赵相周昌见狶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舍皆满。狶所以待宾客布衣交,皆出客下。狶还之代,周昌乃求入见。见上,具言狶宾客盛甚,擅兵于外数岁,恐有变。上乃令人覆案狶客居代者财物诸不法事,多连引狶。狶恐,阴令客通使王黄、曼丘臣所。及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崩,使人召狶,狶称病甚。九月,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 上闻,乃赦赵、代吏人为狶所诖误劫略者,皆赦之。上自往,至邯郸,喜曰:“狶不南据漳水,北守邯郸,知其无能为也。”赵相奏斩常山守、尉,曰:“常山二十五城,狶反,亡其二十城。”上问曰:“守、尉反乎?”对曰:“不反。”上曰:“是力不足也。”赦之,复以为常山守、尉。上曰:“陈狶将谁?”曰:“王黄、曼丘臣,皆故贾人。”上曰:“吾知之矣。”乃各以千金购黄、臣等。 十一年冬,汉兵击斩陈狶将侯敞,王黄于曲逆下,破狶将张春于聊城,斩首万余。太尉勃入定太原、代地。高祖十二年冬,樊哙军卒追斩狶于灵丘。 太史公曰:陈狶,梁人,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及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周昌疑之,疵瑕颇起,惧祸及身,邪人进说,遂陷无道。于戏悲夫!夫计之生孰成败于入也深矣!(节选自《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有删改)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将:将领 B.边兵皆属焉——属:归……管辖 C.狶常告归过赵——常:通“尝”,曾经 D.乃各以千金购黄、臣等——购:悬赏捉拿 2.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陈狶处事不明智”和“刘邦处事得当”的一项是( ) A.狶所以待宾客布衣交,皆出客下/乃赦赵、代吏人为狶所诖误劫略者 B.狶不南据漳水,北守邯郸/破狶将张春于聊城,斩首万余 C.狶常告归过赵,赵相周昌见狶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舍皆满/上至平城还,乃封狶为列侯 D.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赦之,复以为常山守、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狶早年追随刘邦,刘邦封陈狶为列侯,以赵国相国的身份率领督统赵国、代国的边防,可见刘邦还是十分信任陈狶的。 B.陈狶的造反与周昌有很大关系,周昌怀疑陈狶要造反,向皇帝汇报,这才引起了刘邦的怀疑。 C.陈狶早就有谋反的野心,周昌的告密、刘邦的猜疑正好让他找到了造反的借口。 D.司马迁认为谋虑对一个人的影响很深远,陈狶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谋虑不成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上,具言狶宾客盛甚,擅兵于外数岁,恐有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及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管仲论(节选) (北宋)苏洵 |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卵。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霸诸侯,攘夷狄——攘:打击 B.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顾:探望 C.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且:将要 D.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絷:束缚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 )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②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③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乎 ⑥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牙。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因为管仲。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刚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C.如果齐桓公询问时,管仲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 D.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后赤壁赋 苏轼 |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是:这 B.以待子不时之需——需:需用 C.顾安所得酒乎——顾:看一看 D.飞鸣而过我者——过:从……经过 2.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赤壁赋》写的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迷人秋夜。 B.《后赤壁赋》写的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初冬。 C.这两篇作品的艺术性极高。它们描写江山胜景,字字如画。而同一风月,随着节序的推移和心情的变化,又呈现出不同的境界。它们把写景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写得理意透辟。 D.前后《赤壁赋》中,情感的变化都是由乐至悲,再由悲到喜。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进专诸于公子光——进:推荐。 B.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客:好客。 C.公子光详为足疾——详:通“佯”,假装。 D.既至王前,专诸擘鱼——擘: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志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B.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今亡亦死,举大讲亦死 D.阖闾乃封专诸子以为上聊/良乃入,具告沛公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阖闾事成原因的一组是( ) ①光真王嗣,当立 ②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 ④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趁火打劫,派兵围楚。不料楚国出兵断其回路,导致国内空虚,给公子光夺位造成可乘之机。 B.专诸认为,公子光才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欲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终于上当被杀。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最后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被宠幸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 C.田父绐曰——欺骗 D.若非吾故人乎——如果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何渡为——吾属今为之虏矣 B.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顾计不知所出耳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然今卒困于此——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3.下列加粗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又欲肆其西封 B.项王则夜起——函封之 C.此天之亡我——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项王军壁垓下——晋军函陵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军尽得楚地,所以项羽听到了四面楚歌。此情此景,项羽宠姬唱出了著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B.项羽一直都没打算度过乌江,因为他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这也体现了他的英雄气概。 C.项羽混在人群中改变容貌,想趁乱逃脱,但被他的故人吕马童认出,不得已自杀了。 D.项羽临死前将自己的乌骓马赠与了乌江亭长,他一直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天要亡他,不是打仗的原因。 5.翻译。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