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羞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我虽不敏:____ (2)因无恒心:____ (3)苟无恒心:____ (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____ 2.下列句中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君有疾在腠理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锦还乡 C.其若是,孰能御之——以御于家邦 D.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孟子认为“发政施仁”的具体措施有二: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 4.下列句中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俯不足以畜妻子 C.然后驱而之善 D.凶年不免于死亡 5.翻译下列句子。 (1)其若是,孰能御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1)虽然(2)于是(3)如果(4)规定 2.B 3.制民之产 谨庠序之教 4.D 5.(1)假如像这样,谁能抵挡得住呢? (2)然后鞭策他们走向善,因而百姓很容易听从。 (3)这样仅仅保全生命都恐怕来不及,怎么有工夫讲究、学习礼义呢?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孟子》序说 朱熹 |
《史记列传》曰:“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昊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又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末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又曰:“扬子云曰:‘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告诉、解说)而辟(排除、驳斥)之,廓(阐述、发挥)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之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①而言侏离②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或问于程子曰:“孟子还可谓圣人否?”程子曰:“未敢便道他是圣人,然学已到至(或圣)处。” 程子又曰:“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又曰:“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又曰:“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 又曰:“学者全要识时。若不识时,不足以言学。颜子陋巷自乐,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自任。” 又曰:“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豪发闲。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或曰:“英气见于甚处?”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杨氏曰:“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善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欧阳永叔却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可谓误矣。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世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外边用计用数,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选自《四书集注》) [注]①左衽: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后也用左衽作为外族统治的代称。②侏离:这里指少数民族的语言。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果:成功 B.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务:致力,专力从事 C.然赖其言——赖:依靠,凭借 D.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自任——任:担当,担任 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道既通,游事(于)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B.(孟门弟子)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 C.孔子之道大而能博,(而)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 D.然向无孟氏,则(今人)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 3.下面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韩愈推崇孟子原因的一组是( ) ①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②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 ③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 ④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 ⑤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⑥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攻伐盛行的时代,孟子宣扬古代贤君的德政显得不合时宜,他的主张也就得不到各国君主的赏识,更无法得以实践。 B.在韩愈看来,孟子对先贤学说及圣人之道的解说、阐述得极其精要,他自己的学说也达到了精粹至极、毫无瑕疵的境界。 C.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孔子的仁义学说,并提出了独到的“性善”“养气”理论。 D.《孟子》一书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目的是“正心”“诚意”,最终达到“性善”。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夭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雩而雨,何也:________ (2)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________ (3)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_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方式及意义。 (1)大天而思之:_______ (2)孰与物畜而制之:_______ (3)孰与骋能而化之:________ (4)思物而物之: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自然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之,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予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禾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令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平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节选自王安石《慈溪县学记》)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一:统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问征夫以前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人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维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日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于钦,宾二州,蜀亦有桂。桂之用于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于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经带,味最沉烈,于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菜干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眷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1.写出以下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取未放之藁干之( ) (2)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2.加粗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鸡,子知之乎?夫鹓鸪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鸱过之,仰而视之曰:‘吓!’(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相:_________ (2)往:_________ (3)或:_________ (4)过:_________ 2.正确翻译画线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确定文中两组比拟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