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兴劾,御史竞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竟欲运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紬(chóu,丝织品)为信。聿修退细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其本乡也,时人之——荣:认为……荣耀
B.府省为奏,敕许之——报:报告
C.时望多相器待,其风鉴——许:称赞
D.敬承来旨,吾无然——间:嫌隙,不满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在官廉谨”的一组是(     )
①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
③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
④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⑤御史竞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官,后不断升迁,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后又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经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紬。
4.翻译句子。
(1)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竟欲远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D
4.(1)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
  (2)有人带来美酒和肉脯,哭泣着留恋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
  (3)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礼。
举一反三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节选自《新唐书》)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白狂傲不驯、蔑视权贵的一组是(     )
①州举有道,不应
②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③稍解,援笔成文
④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⑤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⑥醉,使高力士脱靴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注]记。(选自钟惺《浣花溪记》)
  [注]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对杜甫的由衷怀念和深深敬意的一组是(     )
①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②稍断则复见溪
③穷愁奔走,犹能择胜
④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
⑤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⑥出城欲雨,顷之霁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关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闺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之十三篇_____________
(2)皆中规矩绳墨_____________
(3)王好其言_____________
(4)北齐、晋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中省略的词填人括号内。
(1)可试[之(     )]以妇人乎。
(2)卒以[之(     )]为将。
3.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除“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体裁还有_______、________。
4.孙武拒绝吴王赦免宠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憷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姜光斗编著的《苏轼散文精品选》)
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居蔬食——庵:在小草屋
B.余既耸然之——异:感到惊奇
C.见方山子两骑——从:跟随
D.得帛千匹——岁:每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晚遁于光、黄间②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②善战者其势而利导之
C.①此岂无得而然②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
D.①精悍之色,见于眉间②然志未已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方山子壮有大志,晚乃归隐的一组是(     )
①间里之侠皆宗之
②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④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⑤所著帽,方耸而高
⑥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⑦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⑧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A.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⑦⑧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山子世有勋阀,可以做官。但他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加之穿戴奇特,“所著帽,方屋而高”,因此被人们称为方山子,而当了隐士。
B.山子少时慕游侠,别人也把他当游侠看待;壮时折节读书,欲施展抱负,然而终不遇时,以致愤世嫉俗,走上了归隐之路。
C.作者告之被贬黄州的缘故后,方山子“俯而不答,仰而笑”,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排挤苏轼的奸邪小人的蔑视。
D.山子弃富贵而就贫贱,弃功名而甘寂寞的可贵品质,对正遭贬谪的苏轼触动很大。本文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对友人的知音之情。
5.翻译句子。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