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福建省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②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2)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荠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车之高会,进之^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太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日,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囡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台,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得首将王雅,败桓兵于奔牛塘,又杀路雍岐,得天子旌节与桓所乘舟。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谨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道济惊问,进之曰:“公欲辅宋,则少帝不废,琅琊王不立,天下非宋有也,故必废,如欲自取,则长乱阶,逢愚君,修德布惠,招罗腹心,天子非公而谁,故必不废。”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靳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笺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下沛人,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之布指算,不——爽:差错
B.志义相合。牲盟生死——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道济——伺:等候
D.道济下阶——趋:快走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 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
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⑦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率,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予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竞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宋瞿昙,藩益知名。
  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既归扬州,兼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怀诏旬日不忍发,因引藩论释氏,曰:“因报之事,信有之否?”藩曰:“信然。”曰:“审如此,君宜遏事无恐。”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曰:“某与兼信为报也。”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释然,除秘书郎。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吕洞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召藩,坚不去。
  藩寻改吏部员外郎。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却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珀,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李藩》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拷竟罪——掠:拷打
B.有冀望——阴:暗中
C.秘书郎——除:除去
D.事果——寝:停止
2.下面的句子,全都表现李藩“孤峻”的一组是(     )
①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②争之不从,遂辞出
③怀诏旬日不忍发
④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⑤藩性忠荩,事无不言
⑥以笔涂“兼相”字,却奏上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藩为人轻财,父亲去世后,亲族中前来吊祭的,随手拿走他家财物他不禁止。读书时困窘不能自给,家人埋怨,他平静以待。洛阳发生盗窃案,他认为被诬者是冤枉的,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B.李藩在做张建封从事时,待人谦逊,从来不计较细枝末节的琐事,张建封病情危重,濠州刺史杜兼疾驱到府,想有所图,李藩哭诉着呵走了杜兼,杜兼很是惊讶,由此对李藩心怀怨恨。
C.德宗听信杜兼的诬陷,密诏杜佑杀了李藩,杜佑一向器重李藩,不忍杀他,并以全家性命为担保,尽力为他辩解,德宗终于听从了杜佑的话,在见了李藩之后,说他的相貌不像做恶事的人。
D.河东节度使王锷用数千万钱贿赂有权势的宠臣,想兼任宰相,皇帝也秘密下诏,同意王锷的要求。李藩为了阻止这件事,竟然把皇帝诏书作了删改,之后禀告皇帝,终使王锷未能得逞。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兼错愕不虞,遂径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报之事,信有之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面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问: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其职之不——举:称
B.再四皆不——然:这样
C.之则狗也——烛:照
D.且数十——武: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余柳枝横扫之——然其猛也
B.旦若遇之市——卒灭
C.过冉氏门东——贪牛之快不顾车之破
D.主人疑狗不吠也——若惟恐人闻其声息者
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人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部分用“/”断句。
  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6.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冉氏以是颇患苦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袆,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袆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袆与濂为总裁。袆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袆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袆。王不得已出袆见之,脱脱欲屈袆,袆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袆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之——宠:重用。
C.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袆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袆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袆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袆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袆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写出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统幹(    )
(2)访以当时之事(    )
(3)幹自多 (    )
(4)不小节(    )
2.下列句中加粗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博涉书记
B.幹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
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两项是(     )
A.作《师说》贻之 
B.并、冀之士皆是异统
C.欲立身扬名耳  
D.欲卜居清旷乐其志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