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安徽省期末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选自《明史·张淳传》) 1.下列各句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
A. 御史以属淳——属:通“嘱”,嘱托 B.淳刻期三月必得盗——刻:限定 C.及檄累下,淳阳笑曰——阳:通“佯”,佯装 D.淳验无实即坐之——坐:使……坐下 2.下列各组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
A.因呼为“张一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 闻淳言以告十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何陋之有 D.今闻吾去乃归耳——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各句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 |
A.张淳是一个很有为官才能的地方官,他被任命为永康知县后,迅速得到当地百姓的信服。 B.张淳的断案效率是极高的,凡是诉讼的,他都提前定下日期,并按日期快速审判,没有积压的案子,于是人们将他与包公相提并论。 C.大盗卢十八抢劫库藏的金帛,十年都没将其俘获,张淳到任后,御史限期三个月将盗贼抓住,结果张淳只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任务。 D.大旱之年,抢劫事件常常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张淳故意将死囚打死,并说成是抢劫的人,以此来震慑百姓,使人们不敢再行抢劫之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B 3.C 4.(1)涉案乡民只要准备一包饭就能打完官司,于是(大家)称他为“张一包”,说他断案快捷准确像包拯一样。 (2)这个盗贼,抓捕急了就逃跑了,现在听说我要离开了,就回来了。(我是)根据道理推测的,哪里有神助? |
举一反三
伶官传序 欧阳修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束缚捆绑。 D.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 |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B.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C.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楚庄王之弟春申君,有爱妾曰余,春申君之正妻子曰甲。余欲君之弃其妻也,因自伤其身以示君而泣,曰:“得为君之妾,甚幸。虽然,适夫人非所以事君也,适君非所以事夫人也。身故不肖,力不足以适二主,其势不俱适。与其死夫人所者,不若赐死君前。妾以赐死,若复幸于左右,愿君必察之,无为人笑。”君因信妾余之诈,为弃正妻。 余又欲***甲而以其子为后,因自裂其亲衣之里,以示君而泣,曰:“余之得幸君之日久矣,甲非弗知也,今乃欲强戏余。余与争之,至裂余之衣而此,子之不孝,莫大于此矣!”君怒,而***甲也。故妻以妾余之诈弃,而子以之死。 从是观之,父之爱子也,犹可以毁而害也;君臣之相与也,非有父子之亲也,而群臣之毁言,非特一妾之口也,何怪夫贤圣之戮死哉!此商君之所以车裂于秦,而吴起之所以肢解于楚者也。凡人臣者,有罪固不欲诛,无功者皆欲尊显。而圣人之治国也,赏不加于无功,而诛必行于有罪者也。然则有术数者之为人也,固左右奸臣之所害,非明主弗能听也。(《韩非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因自伤其身以示君而泣——示:给……看 B.适夫人非所以事君也——适:享有 C.君因信妾余之诈,为弃正妻——信:相信 D.父之爱子也,犹可以毁而害也——毁:毁谤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表现“妾余”欺骗言行的一组是 |
[ ] |
①自伤其身以示君而泣 | ②得为君之妾,甚幸 | ③与其死夫人所者,不若赐死君前 | ④余又欲***甲而以其子为后 | ⑤余与争之,至裂余之衣而此 | |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更家江陵。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众属目,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郡举秀才,不应。萧铣僭号,召为中书侍郎,主文记。 河间王孝恭平荆州,其下欲掠夺,文本说孝恭曰:“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颈以望真主。萧氏君臣决策归命者,意欲去危就安。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麇惊。不如厚抚荆州,劝未附,陈天子厚惠,谁非王人?”孝恭善之,遽下令止侵略,署文本别驾。从击辅公祏,典檄符。进署行台考功郎中。 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①,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曰:“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帝曰:“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帝善之,赐帛三百段。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是夕,帝闻夜严,曰:“文本死,所不忍闻。”命罢之。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 (选自《新唐书》) [注]①藉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以示鼓励农耕。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更家江陵——更:调换 B.辨对哀畅无所诎——诎:屈服 C.文致华赡——赡:简短 D.师古练时事——练:处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 A.时颜师古为侍郎——逾年为令 B.李靖复荐于帝——长于文诰 C.孝恭善之——命罢之 D.延颈以望真主——师古以谴罢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岑文本“善文辞”的一组是 | [ ] | ①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 | ②长于文诰,人少逮者 | ③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 | 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 | 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 | ⑥朕自举一人,公毋忧 |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拔剑切而啖之 B.武康为公令于军——不求闻达于诸侯 C.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 ] | A.至阵,士卒帖然——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B.及归,公又请殿将——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阵而乱行者,斩——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注释】篑(kuì),土筐。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 ] | A.孟子认为领略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对其他水产生兴趣,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也难以被别的观点左右。 B.孟子提醒为学之人,要学习大海的波澜壮阔;不能事无大小,巨细无遗,像日月之光那样连细小的缝隙都要照到。 C.孟子以流水“不盈科不行”为喻,说明为学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和境界。 D.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告诉我们,无论道德、学问或事业追求上,是进是止,关键都在自己,而不在别人或环境。 (2)请指出上述两个语段蕴含的有关学习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