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虞美人陈与义①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树。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胭脂睡起春才好,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虞美人陈与义①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树。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胭脂睡起春才好,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
陈与义
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
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树。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胭脂睡起春才好,应恨人空老。心情虽在只吟诗,白发刘郎辜负可怜枝。
【注】①陈与义:洛阳人,北宋灭亡后,1131年随高宗南奔浙江,该词即作于南渡十年之后。②刘郎:即刘禹锡,洛阳人。他曾因写桃花诗得罪政敌,被逐出京城。多年后白发苍苍再次回到京城,故地重游,写下了《再游玄都观》。
小题1:词中的“桃花”,既有实写的,又有虚写的,试作简要说明。(3分)
小题2:“白发刘郎辜负可怜枝”在抒情上很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

小题1:眼前江南的桃花是实写(1分),故乡洛阳十年前、十年后的桃花(1分)和刘禹锡笔下玄都观的桃花是虚写(1分)。
小题2:词人借用刘禹锡故地重游的典故(1分),抒发了白发空老、羁旅难归的感慨(1分),含蓄委婉、蕴藉深沉(1分)。(或答间接抒情,情感和效果分析恰当亦可;或答对比,情感和效果分析恰当亦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本题实质考查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根据题目 “亭下桃花盛开”可以确定江南桃花是实写,根据注释①“陈与义:洛阳人,该词即作于南渡十年之后”可以确定故乡洛阳的桃花是虚写,刘禹锡的笔下的桃花显然是虚写。
小题2:
试题分析:很明显“白发刘郎辜负可怜枝”就抒情方式来说是用典抒情。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句)(6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3)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7)     ,独畏廉将军哉?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有攻城***之大功,     ,而位居我上。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默写名言名句(每空1分,共10分)
1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15、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
16、然后以六合为家,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7、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8、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19、                     ,此时无声胜有声。             ,似诉平生不得志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各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 
小题1:两首诗都写到了“雨”和“柳”的意象,它们的作用相同吗?(1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
                                                                                        
                                                                    
小题2:你认为《台城》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好(2分),请加以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段,回答问题。(6分)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小题1:《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第二次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的演奏技巧,当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作者又用“          ,________”作侧面描写。(2分)
小题2: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对描写音乐的作用。(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书愤”的“愤”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内容?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出师一表真名世”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化用此典故的用意是什么?(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