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小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试做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小题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属情景交融(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属直抒胸臆。③以乐写哀,前六句景色怡人,尾联抒发哀怨之情。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幽”字,筛选诗句中有关信息,比如“所写之景”,比如“所用之法(即技法)”。关于写景,比如“野泾”“草深”等语;关于运用技法,则有以动衬静、以闹衬静等,如用动作“下”、用声音“鸣”等反衬环境的幽静;等等。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先用一句总结性话语概述诗歌所抒发的情感,然后再逐条赏析运用了何种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后面问题。(11分)
祭常山回小猎
苏 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谳,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释:①诗作于密州知州任上。是年十月,诗人到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回来路上和同官在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举行了一次习射会猎。②翠谳:苍翠的山峰,指常山。③西凉簿: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④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将所持。
小题1:此诗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6分)
小题2:诗人在颔联剪取两个猎射场面进行精细描写,请从炼字的角度作简要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③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④经年:年复一年,几年。 ⑤萧***:萧条稀少。  ⑥尽挹:舀尽。
小题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5分)
小题2: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8分)
寻陆鸿渐不遇   唐•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①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②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小题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4分)
小题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一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   吴潜【南宋】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注释】①騃(ái):傻。
小题1:请对该词上片中“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作简要赏析。
小题2:该词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小题1: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图景。(5分)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