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7分)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7分)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7分)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小题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末句中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4分)
答案

小题1:承上启下。(3分)
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片白天赛龙舟、踏青等热闹场面作结。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字又为下面写静谧优美的夜景做铺垫。
小题2:中庭月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或:清朗;如梦似幻);以动衬静,写出了热闹归于平静,最终恬淡清明的意境。(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础上,结合着诗歌上下句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前两句时,要抓住“暝”“静”来分析,诗人以山昏,池院清静来衬托上片的热闹场面,又为下文写月色夜景做铺垫,所以,前两句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即承上启下。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无影”从前句月色清明的意境可知,应为没有影子的意思。诗句以衬托手法以杨花飘落却没有影子来衬托出了月光的清明,结合着整首诗歌的内容可知,这种衬托手法的运用,体现了热闹归于平静之后的清明的意境。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7分)
东阳路旁蚕妇
(宋)翁卷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
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田家三咏(其三)
(宋)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小题1:这两首诗都以     作为描写对象,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     的态度。(2分)
小题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9分)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小题1: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       ,而“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中“可怜”的意思是          。(2分)
小题2: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2分) 
                                                                              
小题3: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
少年行(其三)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令狐楚            李 益
弓背霞明剑照霜,      回乐烽前沙似雪,
秋风走马出咸阳。            受降城外月如霜。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不拟回头望故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小题1:这两首诗都写到“望乡”,其情感内涵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小题2:这两首诗的上联在写作手法上有何不同?试作具体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7分)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王茶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楓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小题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7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小题1:第二联中的“片云天共远”实际上在写什么?(2分)
答:                                                                  
小题2:有诗评家说第三联中的“壮”和“苏”是全篇主旨的关键,你是否也这样认为?为什么?请结合此诗的内容与主旨作一下简要赏析。(5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