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少年行(其三)          夜上受降城闻笛令狐楚            李 益弓背霞明剑照霜,      回乐烽前沙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少年行(其三)          夜上受降城闻笛令狐楚            李 益弓背霞明剑照霜,      回乐烽前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7分)
少年行(其三)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令狐楚            李 益
弓背霞明剑照霜,      回乐烽前沙似雪,
秋风走马出咸阳。            受降城外月如霜。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不拟回头望故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小题1:这两首诗都写到“望乡”,其情感内涵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小题2:这两首诗的上联在写作手法上有何不同?试作具体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少年行》中的“望乡”的内涵是指未收复失地决不返故乡,写出了将士的报国决心,反映了诗人的爱国热忱。《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望乡”的内涵是指在艰苦环境中戍守边防,一曲芦管勾起思乡之情,反映出将士的厌战情绪。
小题2:《少年行》上联进行人物描写。背弓带剑,身跨战马,奔赴前线,写出了一位生气勃勃的战士形象。李益诗上联运用景物描写。诗作以“沙似雪”“月如霜”之景渲染出一种凄楚气氛。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考核诗歌主旨的题目,通过全是看第一首诗是写少年的英雄气概,不收复失地绝不回家的决心,第二首是表现的思念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考核诗歌手法的题目,第一首诗塑造的是人物形象,第二首诗是景物的描写,答题时结合诗歌重点答出人物形象的特征和景物的特征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7分)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王茶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楓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小题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7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小题1:第二联中的“片云天共远”实际上在写什么?(2分)
答:                                                                  
小题2:有诗评家说第三联中的“壮”和“苏”是全篇主旨的关键,你是否也这样认为?为什么?请结合此诗的内容与主旨作一下简要赏析。(5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秋斋即事
许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注】了:结束。铜瓶:这里指花瓶。浸:泡、栽,指栽花。
小题1:诗的前两句写景,是如何表现时令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5分)
                                                                          
                                                                          
小题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指出它们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大庾岭 北驿
[唐]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小题1:“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概括并简要描述。(3分)
小题2:此诗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方法,请任意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