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①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小题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这首诗三、四句和柳永的《雨霖铃》都用到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本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3分) |
答案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2分)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2分) 小题1: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1分)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1分)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1分) |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 小题1: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柳永《雨霖铃》里就有虚实结合的的手法。要求是“赏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日。 小题1:颈联的“催”“逼”二字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加以赏析。(3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3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小题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字?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小题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4分) 小题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5分)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村 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 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小题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4 分) 小题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4分)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答题。(6分)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①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小题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