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四川省期末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来寄托词人思亲之情。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末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实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之景,虚写与妻子在一起温馨快乐生活的梦境,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 
(2)末两句描写了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的塞外冬夜天的苍茫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开元二十四年(736), 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1.古人称泰山为岱宗,表明了泰山                的地位。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设问起笔,传神地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望见泰山时的兴奋和赞叹之情。
B.“齐鲁青未了”一句的意思是远在齐鲁大地之外还能望见泰山山色的郁郁葱葱。
C.“荡胸生层云”既写出了山中云气蒸腾,也写出了作者心潮起伏。
D.诗的尾联写出了作者登临泰山绝顶,俯瞰群山时的自信与豪迈。
3.清代浦起龙认为“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你是否同意浦起龙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来寄托词人思亲之情。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末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1-2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注:①欧阳秀才名辟,桂州灵川人。秀才,这里用作读书应举的士人的泛称。据《宋诗纪事》记载,在这次送别后的三十二年,欧阳辟中了1091 年(元祐六年)进士,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 ②鸟哺,指乌鸦、凡鸟。(1 )本诗三、四句和五、六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其中两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是一首送别诗,请就最后四句,概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墟落:村庄  ②穷巷:深巷  ③雉雊(gòu):雏鸡鸣叫。④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
宋·潘阆
久客见华发,孤櫂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②渔浦:钱塘江东岸的知名度口 ③龙山:钱塘江西岸
(1) 两首诗都着力表现一个“归”字,但“归”的内涵却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王诗以“牛羊”、“ 雉”、“蚕”为意向,潘诗以“雁”为意象,意象有别,其中蕴涵的意味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