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甘肃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在写景上极有特色,请从表达技巧角度任选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陈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注】①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著名词人,倡言恢复中原,数次因言获罪。②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的声音。③洛浦:指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1)此词写景历来为后代词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绘出这一幅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阕“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转应曲·边草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重叠复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方式与手法。请简析它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你认为这首词的“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