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宿石有关当局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宿石有关当局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河北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宿石有关当局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 .“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得好,一个,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意思对即可)
2.“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就写明了一个孤独的旅客夜宿在旅馆中。接着用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补充说明这个“夜”是“除夜”,这个“人”是离家很远的人。第三联上句回想过去,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愁颜与衰鬓”就是“此身”的“支离”形状。这样一个既忧愁,又衰老的旅客,独宿在旅馆里,明日又将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反衬作者日渐衰老,满腹愁绪,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赠少年
【唐】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注】淮阴市,暗用“淮阴市井笑韩信”的典故。
1.“月照高楼”与“月上柳梢”、“晓风残月”中的“月”分别有什么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徐增认为温庭筠此诗是写其“不遇”和“侠气高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
1.这首词的上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问题。江上阻风
宋琬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宋琬在顺康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康熙十一年,年近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为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
1.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江曲
苏庠
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白苹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一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释】①属玉:一种水鸟。②白苹:水中浮草。
(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的诗媲美,谓其与太白诗有相似处。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