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骨骸上的记录        在一些古代墓葬的遗址,或者刑事案件的现场,常常会发现死人的骨骸。现代科学已具备让骨骸“张口说话”的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骨骸上的记录        在一些古代墓葬的遗址,或者刑事案件的现场,常常会发现死人的骨骸。现代科学已具备让骨骸“张口说话”的技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骨骸上的记录
        在一些古代墓葬的遗址,或者刑事案件的现场,常常会发现死人的骨骸。现代科学已具备让骨骸“张口说话”的技术。研究人员根据骨骸上的记录和相关历史文献,就可以揭示其中的秘密,让这些骨骸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人的身体内有206块骨骼。这些骨头和肌肉一起,为人体支撑起偌大身躯,并在大脑、脊髓和内脏等器官的协调配合下,使我们在这个大千世界中保持生命的活力。而在人死后,埋在地下的骨骸则像一本书,它记录着死者活着时的经历。正因如此,现在科学家对犯罪现场或古墓中骨骸的重视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有现代科学技术帮助,科学家能够根据骨骸的记录,破译有关死者身份、年龄、性别,以及生前是否曾受虐待等等信息,从而揭示那个时代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根据髋骨形状,人们可以确定死者是男性还是女性;根据牙齿的状况,就可以推断死者的年龄;而从骨骸上获得的DNA物质,能揭示人的进化历程、人与人之间的亲缘关系等等。骨骸上的记录,还能揭示其生前的生活环境。因为人的社会活动,会造成牙齿、脊柱和骨关节的消耗磨损,这是他们活着时留下的印记和证据。
现在,研究者已能够把骨骸样品,切成纸一样的薄片,然后打磨光滑,放到偏振光显微镜下,以看清骨骼的结构。科学家用这种方法,成功揭示了已消失的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化石与现代人明显不同。尼安德特人的骨骼特别坚固,这是干体力活的标志。德国人类学家佩博只使用了10毫克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化石,就证明了现代人的祖先和尼安德特人确实未出现遗传上的混合。骨骸还能透露其主人生前某些特殊经历。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尼安德特人骨头有受过重伤的痕迹。受伤后,这个人不能自理,就是说他无法养活自己,但他活了下来。这就只能解释为,有另外的人照料他,为他提供食物。只要从骨骸或古老骨骼化石中,取得几克保存完好的物质,我们就能根据遗传指纹,判断死者的血缘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一则有关被杀害的俄国沙皇及家人遗骸出土的新闻发表后,举世关注。为证明该发现的可靠性,科学家将骨骸中的遗传物质,与沙皇在世的近亲进行DNA对比,最终断定上述报道属实。
  西班牙城堡大学的科学家,对生活在40万年前的海德堡人的头颅中的耳骨进行了分析,以判明他们是否具备理解口语所必要的与听觉相关的骨骼结构。结果表明,他们具有这样的骨骼结构,而且,他们对声音振动最敏感的频段与现代人比较接近。这表明,语言的起源至少可追溯到40万年前,而不是现在普遍认为的20万年前。
  在巴勒斯坦一座9000年前的古墓群中,法国考古学家挖掘到11颗被钻过的臼齿。当研究者在电子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臼齿时发现,石器时代不仅有牙医,而且能用燧石钻头治疗牙痛。不仅如此,燧石钻在清除腐烂牙组织方面,疗效出奇的好。因为被治疗的人类祖先,在钻牙后继续用牙齿嚼咬食品,甚至还能啃骨头。
小题1:下列对“让骨骸‘张口说话’”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根据骨骸的记录,能够揭示死者生活的时代的许多真实的故事。
B.科学家根据骨骸的记录,能够揭示死者生前的生活环境。
C.科学家根据骨骸的记录,能够揭示死者生前的所有经历
D.科学家根据骨骸的记录,能够判断死者的血缘关系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用把骨骸样品切成纸一样的薄片,然后打磨光滑,放到偏振光显微镜下看清骨骼的结构的方法,成功揭示了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化石与现代人明显不同。
B.科学家将骨骸中的遗传物质,与沙皇在世的近亲进行DNA对比后断定,20世纪90年代初,举世关注的有关俄国沙皇及家人被杀害的新闻报道属实。
C.科学家对生活在40万年前的海德堡人的头颅中的耳骨进行的分析表明,语言的起源至少可追溯到40万年前。
D.研究者在电子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在巴勒斯坦一座9000年前的古墓群中挖掘到的11颗臼齿时发现,石器时代不仅有牙医,而且能用燧石钻头治疗牙痛。
小题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破解骨骸信息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将来科学家对犯罪现场或古墓中骨骸进行研究,就能迅速地破案。
B.我们之所以能够根据死者的骨骸的记录推断他生前的种种情况,是因为人在世时的社会活动,会在骨骸上留下一些印记和证据。
C.不管是研究尼安德特人的生活、海德堡人的语言,还是研究石器时代先人的牙科学,都要根据他们的遗骨上的记录。
D.根据对巴勒斯坦古墓群中挖掘的臼齿的研究可以断定,在石器时代,人类祖先的有关牙齿的科学就非常完善和发达。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错在“所有”。
小题2:原文是“遗骸出土的新闻”并非“被杀害”的新闻,且被杀害的时间也不对。
小题3:A错在“就能迅速地破案”,仅凭对骨骸的研究就能破案不符合实际;C“根据他们的遗骨上的记录”进行研究是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D说石器时代的牙科学“非常完善和发达”缺乏足够的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海水不再入侵
海水入侵是滨海地区常见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海水和淡水是可混溶的,二者之间是一个宽度较大的过渡带,过渡带的厚度和形状取决于水动力条件、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打破了水动力平衡,会导致咸、淡水界面向陆地方向移动。一般情况下,淡水含水层的地位比海水水位高,不会发生海水入侵。但经过长期大量地抽取陆地淡水,导致了地下淡水水位低于海水水位,破坏了缘由的水动力平衡状态,海水就能深入陆地淡水含水层中。               
如果发生海水入侵,则一定是形成了联系海水与地下淡水的“通道”,即有一定透水性并且年代久远的松散沉积物、基岩断裂破碎带或岩溶溶隙、溶洞等。如果海水与地下淡水之间存在透水性很差的泥质地层,就会大大减弱甚至隔断二者之间的水力联系,海水则无法侵入淡水系统。 
地下水位的降低与天然补给量的大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地下水天然补给的最重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因此,大气降水也是影响海水入侵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人类在滨海地区的部分建筑也是形成海水入侵的因素之一,例如结构不完整的水井、未加填塞的钻孔、海岸采矿的洞穴等。
海水入侵正在成为沿海地区的“公害”,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对社会发展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海水入侵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地下淡水水质咸化,使用盐分增加的地下水灌溉,会导致土壤表层盐分聚集,造成土壤盐渍化,从而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产量。海水入侵还会导致水田面积减少,旱田面积增加,农田保浇面积减少,荒地面积增加。另外,海水入侵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在发生海水入侵的滨海地区,由于海水中碘和氟的含量都偏高,如果居民常年饮用成水,就会患上甲状腺肿大、氟斑牙等疾病。有数据显示,受海水入侵影响的地区的人口平均死亡率比非入侵地区高1%。 
防止海水入侵的措施之一是开源节流。节流的主要手段是对滨海地区水资源进行优化管理,适当限制地下水开采,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节源是指增加滨海地区地下淡水补给量,在这方面,我国总结了许多经验:比如拦截和存蓄降水和地表径流、兴建跨流域调水回补地下水工程等。措施之二是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滨海地区构筑低下阻咸帷幕来组织海水入侵,同时起到拦截地下水径流的作用。措施之三是适应性生态改良。具体方法是:一是在海水入侵区种植耐盐作物,建立适合区域生态特点的农牧林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二是在海水入侵威胁区调整水型农牧业和工副业;三是在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区,以涵养水源为出发点,发展生态农林业。  
与国际相比,我国开展海水入侵研究较晚,但目前在海水入侵现状调查、模型研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从理论研究走向工程措施。目前,还有些难点有待研究:例如海水入侵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帷幕地下水库工程的示范研究等。鉴于海水入侵一旦发生即将造成难以治理的危害,因此应进行超前的防止海水入侵的研究和预报。
小题1: 关于海水入侵的原因,下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海水和淡水之间过渡带的厚度和形状发生了变化,并且过渡带逐渐向陆地方向移动。
B.过渡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淡水水位大幅下降,改变了水动力平衡状态。
C.存在年代久远的松散沉积物、基岩断裂破碎带或岩溶溶隙、溶洞等有一定透水性的地质构造。
D.滨海地区的部分建筑工程造成了很多地下孔穴,形成了海水入侵通道。
小题2: 根据原文,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海水入侵后果严重,它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田面积减少,荒地面积增加等环境危害,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B.甲状腺肿大等疾病是由长期引用碘含量较高的咸水引起的,这直接导致了海水入侵地区较高的人口平均死亡率
C.虽然我国开展海水入侵的研究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有些地方已经着手兴建地下水回补工程。
D.种植耐盐作物,建立适合区域生态特点的循环生态系统,可以减少但很能从根本上消除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海水与淡水的水动力平衡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因此干旱年常发生海水入侵,丰水年一般不会。
B.由于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很大,在可以预计的将来,滨海地区将会普遍修建防渗帷幕。
C.要防治海水入侵,必须合理地控制和调整地下水的开采量、开采层位以及开采时间等。
D.滨海地区农业消耗了水资源,造成海水入侵,而这又反过来影响农业生产,因此滨海地区发展农业得不偿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名著题:(5分)
请用《三国演义》中的人名依次填空。
(1)诸葛亮挥泪斩         ——顾全大局
(2)          妈妈姓吴——吴氏(无事)生非
(3)          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4)          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5)曹操杀          ——讳疾忌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惆怅是一个青葱的词
与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朋友在线聊天,说起现在的状态,她忽然提到了“惆怅”。看着屏幕上这个关于心情的久违的词语,我足足发了一分钟的呆:多少年了,这个词不再出现于我的生活中,也不再出现于我成堆的文字里。它似乎已经从我的生命词典中销声匿迹,像一去不返的青春期,变成了时间的粉尘。
  于是我发现,我终于在尘世的烈火中修炼得炉火纯青,锻造得刀枪不入,像一块拒绝生锈的花岗岩。
  而在并不久远的青春年代,惆怅却如同一位温柔的女王,以其不可抗拒的软暴力统治我的心情许多年。
  少时特别喜欢宋词,又尤其喜欢婉约派的李煜、柳永、姜夔、温庭筠。记得那年大年三十,我偶然从邻家医生那里借得一本《宋词集注》,那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宋词,一下子无可救药地掉进宋词千般缱绻的意境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霞”,这些绮词丽句,这些温软的格调、忧伤的情怀和深蕴其中的丰沛情感,正好与青春的迷茫和怅惘相契合。每一首婉约派的宋词,都迷漫着惆怅的气息,这种气息像药水一样滴进我年轻的身体,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终于读到了《诗经·蒹葭》。正是春心萌动的年纪,诗人笔下纷乱的意象、纯美的意境、一咏三叹的深情、苦思佳人而不能一亲芳泽的惆怅,恰恰又与彼时朦胧的初恋情怀相对应。犹然记得,在江城的湖边,望着对岸居民楼心爱女子所在的窗口,我恍惚如《蒹葭》中那个多情总被无情恼的古代男子,在铺满鹅卵石的草径上独自伫立:湖光潋滟,荷叶田田,那个人一忽儿在水中,一忽儿在花间,一忽儿在岸边……
后来,又像众多同龄人一样,义无反顾地喜欢上席慕容。这个台湾女诗人那些传世的名篇,如《一棵开花的树》《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如同一帖帖可口的迷药,令整整一代年轻人为之倾倒、沉醉。那一字字轻愁、一行行惆怅,像细细的蚊虫布满了我的整个青春岁月,爬满我早年那些纯纯的幼稚文字。
青春与梦想同在,青春也与惆怅同行,青春之后,我把惆怅彻底丢弃和遗忘。当我嘴边的胡须开始浓密坚硬,起初薄冰一样透明而脆弱的内心慢慢长出鳞片和铠甲,它日复一日地钙化、迟钝,终于在我的而立之年,变得古罗马帝国坚不可摧的城堡。于是我不得不矫情地喟叹一声:时间啊,你真是一头无情无义的冷血动物!
是的,惆怅是一个青葱的词,它只属于少男少女,只属于那山朦胧鸟朦胧的韶华岁月。像我这位远方的朋友,她还只有20来岁,正是如花似玉的葱郁年纪,面临着爱情、事业这些关乎一生的抉择,她当然会心有千千结。而我,在一瓢一饮的现实生活中不知不觉已经摸爬滚打十余年,每日里睁开眼打拼,闭上眼酣睡,半梦半醒之间还在琢磨着手头的业务、错综复杂的人际、缸中的余米,我知道我再也不会有那种如烟如雾的惆怅了。我也知道,从我的生命词典中消失的,远不止惆怅这一个形容词
(选自《当代文萃》)
小题1:根据文意,说说“我终于在尘世的烈火中修炼得炉火纯青,锻造得刀枪不入”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小题2:本文采用了对比写法,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具体加以分析。(5分)
                                                                                 
                                                                               
小题3:为什么说“从我的生命词典中消失的,远不止惆怅这一个形容词”?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4:本文语言的运用极富艺术性,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列举两例对语言表达效果加以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警察和赞美诗》节选,完成后面各题。(6分)
最后,苏比来到了通往东区的一条街上,这儿的灯光暗淡,嘈杂声也若有若无。他顺着街道向麦迪逊广场走去,即使他的家仅仅是公园里的一条长凳,但回家的本能还是把他带到了那儿。 
  可是,在一个异常幽静的转角处,苏比停住了。这儿有一座古老的教堂,样子古雅,显得零乱,是带山墙的建筑。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的玻璃窗映射出来,毫无疑问,是风琴师在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悦耳的乐声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粘在了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月亮挂在高高的夜空,光辉、静穆;行人和车辆寥寥无几;屋檐下的燕雀在睡梦中几声啁啾——这会儿有如乡村中教堂墓地的气氛。风琴师弹奏的赞美诗拨动了伏在铁栏杆上的苏比的心弦,因为当他生活中拥有母爱、玫瑰、抱负、朋友以及纯洁无邪的思想和洁白的衣领时,他是非常熟悉赞美诗的。 
  苏比的敏感心情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交融在一起,使他的灵魂猛然间出现了奇妙的变化。他立刻惊恐地醒悟到自己已经坠入了深渊,堕落的岁月,可耻的欲念,悲观失望,才穷智竭,动机卑鄙——这一切构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顷刻间,这种新的思想境界令他激动万分。一股迅急而强烈的冲动鼓舞着他去迎战坎坷的人生。他要把自己拖出泥淖,他要征服那一度驾驭自己的恶魔。时间尚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再现当年的雄心壮志,并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它。管风琴的庄重而甜美音调已经在他的内心深处引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去繁华的商业区找事干。有个皮货进口商一度让他当司机,明天找到他,接下这份差事。他愿意做个煊赫一时的人物。他要…… 
苏比感到有只手按在他的胳膊上。他霍地扭过头来,只见一位警察的宽脸盘。 
 “你在这儿干什么呀?”警察问道。 
 “没干什么,”苏比说。 
 “那就跟我来,”警察说。 
  第二天早晨,警察局法庭的法官宣判道:“布莱克韦尔岛,三个月。” 
小题1:这段文字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小题2:当苏比决心重新做人时,按常理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局,然而作品却安排苏比被判入狱。这样的结局便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认识。(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沙之书》节选,完成后面各题。(7分)
我本想把它藏在一套不全的《一千零一夜》后面。
  我上了床,但是没有入睡。凌晨三四点,我开了灯,找出那本怪书翻看。其中一面印有一个面具。角上有个数字,现在记不清是多少,反正大到九次幂。
  我从不向任何人出示这件宝贝。随着占有它的幸福感而来的是怕它被偷掉,然后又担心它并不真正无限。我本来生性孤僻,这两层忧虑更使我反常。我有少数几个朋友;现在不往来了。我成了那本书的俘虏,几乎不再上街。我用一面放大镜磨损的书脊和封面,排除了伪造的可能性。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画。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薄把它们临摹下来。薄子不久就用完了。插画没有一张重复。晚上,我多半失眠,偶尔入睡就梦见那本书。
  夏季已近尾声,我领悟到那本书是个可怕的怪物。我把自己也设想成一个怪物:睁着铜铃大眼盯着它,伸出带爪的十指拨弄它,但是无济于事:我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
  我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也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
  我想起有人写过这么一句话: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点是树林。我退休之前在藏书有九十万册的国立图书馆任职;我知道门厅右边有一道弧形的梯级通向地下室,地下室里存放报纸和地图。我趁工作人员不注意的时候,把那本沙之书偷偷地放在一个阴暗的搁架上。
  我竭力不去记住搁架的那一层,离门口有多远。
  我觉得心里稍稍踏实一点;以后我连图书馆所在的墨西哥街都不想去了。
小题1:下列对课文《沙之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小说主要叙述的主要故事是:一个退休的图书馆员从陌生的《圣经》推销员手里买下了一本“沙之书”,沉迷于它的神秘并陷入了对不可知的恐惧,最终把这本书藏在了图书馆的阴暗角落。
B.小说的情节荒诞离奇得近乎一个个迷宫 ,情节的发展悬念丛生,引人入胜,结尾奇峰突起,出人意料之外。但文中除了这本“沙之书”是非现实的之外,其他的都是现实生活场景,这让“沙之书”的出现显得不像现实之物那样合情合理。
C.小说通过虚构,运用象征,使无穷无尽这一概念形象的展现出来,将人们面对无限的那些无所适从的心理真实地从小说中凸现出来。当人物和情节变得无足轻重时,剩下的便是“无限”和人类面对着“无限”时无所适从的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D.尽管我们在现实中谁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一本书,但我们都曾经被无限的星空所震撼,被无穷尽的人类历史卷入沉思。《沙之书》所表达的正是人类面对无限之物时心灵的真实深度。
小题2: 小说主人公“我”对待“沙之书”的态度变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在下面的方框内分别填入一个词,概括作者对待“沙之书”的态度变化的过程。(2分)
好奇——           ——困惑—— 敬畏 ——恐惧——         。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