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国际与本土春节的价值和象征性的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也是华人文化认同的象征。回首过去,世界和我们自己都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国际与本土 春节的价值和象征性的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也是华人文化认同的象征。回首过去,世界和我们自己都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春节也在不变和变化中呈现了新的形态。 春节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切。一方面是中国的崛起造成的文化影响力和全球华人的力量的兴起已经使得春节越来越引起了国际的关注。“中国年”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变成了中国的重要的文化象征,逐步为世界所了解。虽然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还远不能和圣诞节相比,但在世界许多华人移民较多的城市或社会中,春节也开始在华人社区之外产生影响。以往仅仅是传统的唐人街张灯结彩地庆祝,现在往往已经成为当地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各国政要也都发表对于春节的祝福。春节在全球的意义的凸显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华人的结构随着三十年来来自中国大陆的新华侨的大量出现而产生了变化,大陆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越来越被海外华人社区所接受,因此以大陆的文化为特色的过年方式如春节联欢晚会就成了全球华人过年的主流形式的一种,和传统的过年的方式如舞龙舞狮等融合之后,形成了全球春节文化的新形态。另一方面,过年的意义在今天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的时刻更加凸显了出来。国内的“过年”的气氛也一年浓似一年。在计划经济时代,春节被简化为“过革命化的春节”。而八十年代时,在现代化和西化的浪潮中,春节的文化和认同的意义也还没有像今天一样被强化得如此之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春节的意义,越来越强调在这一时刻的文化的价值和生活意义。 当然,春节的国际化还仅仅限于华人和对于中国文化有兴趣的人,还难以变得更普及。它还不能在全球获得更多的影响力。这当然和中国文化的现实的处境有关,其全球的传播和理解还有不少局限和问题。因此,如何推展春节的文化含义,让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意义和价值,还是一个现实的困难。关于春节的那些中国文化的积淀,还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体认,这其实对于全球的跨文化对话具有高度的意义和价值。让人们了解春节的趣味和活力,还需要全球华人社会更好地努力。 春节在国内的传统意义得到了相当大的弘扬和发挥。当然也造成了返乡和回家的诸多困扰和问题,造成了春运的巨大的压力。现代所要求的是高度的流动性,是跨越边界的需要和人的高度的灵活性,这和传统的归乡的感情的关系是复杂的。今天的春节热说明中国社会的本土因素在当下的背景下得到了更多的展现。从这一点上看,如何回应这样的感情和精神的追求就是社会需要认真探究的。 (作者:张颐武 本文有删节)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选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A.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是华人文化认同的象征。 | B.中国大陆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越来越被世界所接受,成为一些地区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C.春节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的文化象征,并为世人所了解。 | D.在过去,春节的文化和认同的意义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被不断强化。 | E.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还远不能和圣诞节相比,但正在不断扩大影响。 小题2:下面选项不属于“春节新变化”的一项是( )(3分)A.各国政要发表对于春节的祝福。 | B.唐人街张灯结彩地庆祝。 | C.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全球华人过年的主流形式。 | D.春节开始在华人社区之外产生影响。 |
|
答案
小题1:BC 小题2:B |
解析
小题1:BC(B“被世界所接受”错,应为“被海外华人社区所接受”。C原文“越来越变成”、“逐步为世界所了解”意为“正在变成”、“还没有完全被了解”。 小题2:B(唐人街张灯结彩地庆祝属于传统的过年方式) |
举一反三
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 王淼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豪•鲍克斯教授在《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中指出:“如果你想建一座建筑,而不是仅仅盖一座楼,那么你可以有三个选择:雇用一个建筑师,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或者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雇用一个建筑师”的成本无疑太高了;而“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又并非人人都能够做到;豪•鲍克斯教授给出的一个最具备可行性的选择是: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豪•鲍克斯教授认为,建筑与建筑物显然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前者具备文化和审美的价值,后者不过是“仅仅建成而已”,其满足的也只是商业、住宅或政府的需求,虽然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建筑物庇护的是人的身体,满足的是人类对于遮风挡雨的栖息之所的原始需求,那么,建筑所庇护的就不仅仅是人的身体了,它同时还庇护人的灵魂,满足的是人类对于生活品质和人生梦想的追求 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我们城市中的大多数“房子”其实只能算是建筑物,而决非既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人生境界,又能够充当我们心灵家园的建筑。与这两个概念相类似的,还有被称为专业人员的“建筑师”——在豪•鲍克斯眼中,真正伟大的建筑师无一不与思想家与艺术家的称号紧密相联,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建筑师却只配被称作“高级工匠”,因为他们只会造房子,却无法将房子提升到建筑的高度。当然,正是鉴于这种专业建筑师的成绩“就是让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丑”的现状,豪•鲍克斯认为,既然建筑涉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既然建筑物的一个很关键的功用就是为人类的精神提供美感,那么,建筑就决不只是少数专业人员的事情,而让建筑成为一个公众话题,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建筑中来,如此种种,也就显然比培养少数专业人员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我觉得与其说豪•鲍克斯教授是在阐释一种建筑理念,不如说他是在阐述一种生活理念——这种生活理念的实质不是让人迎合建筑物,而是让建筑物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的需要。这种生活理念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启示。正像豪•鲍克斯所说的那样:“除了设计、建设、精神内涵和不动产值之外,你对建筑的真实体验就是正在影响你的意识观念的那些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影响了你的生活方式——使你的生活更加优雅或者更加糟糕。”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生活更加优雅或者更加糟糕,不仅取决于建筑物的质量,同时也取决于你本人对于建筑的认识,而在某种程度上,后者的重要性甚至远远超过了前者 豪•鲍克斯教授鼓励更多的普通人去了解建筑、欣赏建筑、读懂建筑物的社会目的和象征意义,进而学会像建筑师那样去思考。豪•鲍克斯教授告诉我们,积极参与到建筑中来,其实就是在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小题1:下列分析与概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建筑是由专业的建筑师所造,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建筑师,只能建造建筑物。 | B.真正伟大的建筑师都与思想家、艺术家的称号紧密相联,而大多数建筑师则只是“高级工匠”。 | C.真正的建筑师能将房子提升到建筑的高度,而真正的建筑师的缺少则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丑。 | D.建筑涉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因此,建筑不但要发挥真正专业人员的作用,同时还要让公众精通建筑。 |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豪•鲍克斯教授”关于“建筑与建筑物”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建筑与建筑物内涵不同,前者具备文化与审美价值,后者则只是满足商业和住宅或政府之需,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 B.建筑与建筑物境界相差甚远,建筑物庇护的是人的身体,而建筑则庇护人的灵魂,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与梦想的追求。 | C.城市中的大多数住房只是建筑物,而决非既能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又能充当我们心灵家园的建筑。 | D.建筑与建筑物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需求与功用,建筑并不是像建筑物一样只是用于遮风避雨。 |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对“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的必要性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筑具备文化和审美的价值。 | B.现实生活中很多建筑师只配被称作“高级工匠”,“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丑”。 | C.建筑不只是少数专业人员的事情,因为建筑涉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建筑物的功用是为人类的精神提供美感。 | D.应该鼓励更多的普通人去了解建筑、欣赏建筑、读懂建筑物的社会目的和象征意义,进而学会像建筑师那样去思考。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近似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此外《灵宝经》还记载某国大旱,一个女仙“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这是用啸来求雨。葛洪的《神仙传》也曾记载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众客震惊”。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魏晋以后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但其实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颧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所以吟啸之风,广泛流行,以至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吐属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反映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啸于其音乐性之外,再蒙上这样薄薄一层玄学的外衣,遂使它在当时更具魅力。如《晋书•阮籍传》说他在苏门山遇见后来被称为“仙君”的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不过,啸声中确乎没有歌词,不能把吹口哨说成是无词之歌,正像不能把吹喇叭说成是无词之歌一样。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存,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泰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这时在考古材料中看到的啸者,则大抵为艺人。河南偃师出土的宋代砖画河南焦作、山西侯马出土的金代陶俑中都有吹口哨的。他们都是正在演戏的演员: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对“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啸.近似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可以用来抒情,也可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 | B.魏晋名士首倡“啸”,他们常常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时甚至是登高临远之际且吟且啸。 | C.啸声没有歌词,但相当优美,带有旋律且具有音乐性。因其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因而不能理解为唱歌。 | D.魏晋时期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或“感慨发声”,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不是随声感叹,而是有音乐性且寄托了文人的风骨和气质。 | 小题2:下列不属于表现“吟啸之风,广泛流行,以至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一项是A.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 | B.阮籍遇见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 C.《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 | D.河南偃师出土的宋代砖画,河南焦作、山西侯马出土的金代陶俑中都有吹口哨的。 |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啸”在早期是妇女抒发胸中忧怨郁闷之气的途径,也有巫术的神秘色彩,后来进入文人圈后不啸则无法表现名士风度和气质。 | B.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泰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可以证明,“啸”在唐朝的文人中也是非常流行的。 | C.孙登没有回应阮籍的“商略”,却回应了他的“啸”,可见孙登也是一个“啸”的高手,且对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不懂不通甚至厌恶。 | D.“啸”的风俗因为后世的学者文人逐渐热衷于义理功业而逐渐淡化,没有人再会“啸”,“啸”最终沦为艺人的表演技巧。长时问的隔膜,使现代人已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认知心理学视野下的个体行为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心理学诞生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而认知心理学约起源于20世 纪50年代。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知觉、意象、思维、记忆、 语言等。 认知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意识和心理机制,更强调人的行为受其认知过程的影响和 制约,主张正是内在的认知可以解释和预见行为,并构成个体行为的重要基础。认知心 理学认为知觉、意象在揭示人的内在认知心理机制,从而在深入分析和理解人的行为方 面具有重要作用。 人依靠感觉与知觉了解周围的世界。知觉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理活动,通过对感 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完成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和处理。当一个人接受到来自环境的信息 或刺激时,他便会通过相应的神经活动对接受的信息或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判断,形 成新的知觉,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刺激作出反应。人的知觉行为表现出整 体性、选择性、相对性、恒常性、组织性等心理特征。总的说来,知觉的形成要依赖于 个体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知觉是现实刺激的信息和记忆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在反应 或采取某种行动之前,总是会有一个内部的心理决策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个体在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整合完成的。这样一个决策过程便意味着刺 激的输入与反应的输出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的心理过程或内在的认知过程。人的行为离不 开认知,而认知的本质在于符号计算和信息加工。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和意象是密切相关的。所谓意象,是指已经贮存的知觉形象的 再现,或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意象形成的过程常常是选择性知觉、错误知 觉、知觉扭曲不断发生的过程。意象作为个体过去所获信息的产物,它不是信息的一般 积累,而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信息认知图式。当个体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问题时,由 于时间、信息及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快速地、严格地、理性地搜集所有的信息 而对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于是在心理惰性的驱使下,个体总是尽可能地节省认知能量、 减轻认知负担,试图寻找认知的捷径,从而不自觉地、更多地依赖于已有意象进行决策 和行动,而这有可能会产生错误知觉。 错误知觉指个体对收到的信息或刺激的理解和判断背离了实际情况。由于知觉往往 要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不全都是客观真实的刺激因素本身,而是对刺激因素的知 觉最终决定着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在此情形下,就可能导致刺激本身特征的失真或扭曲 事实的知觉现象。一旦知觉发生错误,理解就会错误,从而做出错误反应。可见,在个 体决策过程中,知觉起着重要作用。个体的错误知觉往往都是负面性的,“并非都是坏事。 行为的正面、负面效应,要看个体的错误知觉在其意识中形成了怎样的意象,不同的意 象会指引不同结果的产生。 .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07年7月10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门新兴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心理学中的知觉、意象、思维、记忆、注意等。 | B.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人认识决定个人行为,但认知有误未必行为错误。 | C.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意象紧密相关。知觉是意象的基础,意象是知觉形象的再现或改造。 | D.认知心理学认为意象形成的过程,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如果依靠这种意象决定行为,往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 小题2:下列对错误知觉的形成及结果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错误知觉可能由定势思维所致。 | B.个体只要克服惰性心理,严格理性地分析所占有的信息就会避免错误知觉的形成。 | C.错误知觉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使无必然的意象成为现实,助人成功。 | D.错误知觉即错觉,个体行为出现负面性结果,不一定是错误知觉的错,个体意识中意象如何,才是个体行为正负的主要依据。 | 小题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知觉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而个体的行为也离不开个体已有的认知。 | B.知觉与意象的产生都离不开现实的直接刺激,现实的刺激是形成知觉与意象的基础。 | C.意象建构着个体的心理品质,而个体也利用意象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 D.知觉、意象决定着人们行为的方向和效果,在个体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南极科考的四大谜团 未来数年内,南极科考研究将主要围绕四大待解之谜。 南极厚厚的冰盖下有一些已经被冰封了千百万年之久的湖泊。这些湖泊由活水河流网连在一起。到目前为止这样的湖泊已经发现了150个。其中最大的一个被称为沃斯托克湖。 长250千米,宽40千米,深0.4千米。科学家相信,湖泊中的一些独特的物种在不断繁衍进化。 冰盖将湖泊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至少1500万年。目前,各国科学家面临的最大疑团就是沃斯托克湖还有没有我们所不知道的物种,这个谜又必须在不打开冰盖即不做出任何难以挽回的破坏的前提下来揭开,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众所周知的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据推测其形成原因可能就是人类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和雾化剂的氟利昂。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20千米高度的南极大陆上空,臭氧总量开始减少,10月初出现最大空洞,面积达2000多万平方公里。覆盖整个南极大陆及南美的南端,11月份臭氧才重新增加,空洞消失。其实,所谓臭氧空洞,并不是说整个臭氧层消失了,只不过是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而已。 研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对海洋生物有很大的影响。强烈的紫外线可以穿透海洋10—30米,使海洋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降低了3/4,抑制了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对南大洋的生态系产生不利影响。 臭氧空洞与全球气候息息相关已被科学家们所证实,但还有一些谜团没有彻底解开。 比如,为什么在人类活动相对较多的北半球的北极上空没有出现臭氧空洞,而偏偏在南半球的南极上空出现呢?这个问题和“为什么北极只有北极熊而南极只有企鹅”一样,看似简单。却令人费解。 除此以外,南极板块运动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南极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是另两大未解之谜,科学家们对此有许多猜想甚至预言。但都需要深入研究。 南极板块运动监测是国际南极地学界多年来关注的大尺度、长周期研究计划,对研究南极的环境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在1997年至2005年期间,科学家运用GPS卫星跟踪,对位于西南极的长城站和位于东南极的中山站进行了精确观测,揭示长城站年均运动量为1.85厘米,中山站年均运动量为0.87厘米,而年均运动量最大的是位于南极半岛地区的巴西费拉兹站,每年要“走”2.27厘米。 而南极冰盖为什么会消融?与全球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至今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难题。这个问题在北极同样存在。有些科学家认为极地冰盖消融的变化是周期性的。但有些科学家则认为是趋势性的,如果是后者,那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将十分令人担忧。 (取材于戴劲松《未来数年南极科考拟破解四大谜团》) 小题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南极环境不受任何破坏的前提下,只有设法打开冰盖,才能解开沃斯托克湖的谜 团。 | B.南极所有观察站中,年均运动量最大的是巴西费拉兹站,年均运动量最小的是中山站。 | C.对南极冰盖消融的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南极与全球环境变化之间的关 系。 | D.无论极地冰盖消融的变化是周期性的,还是趋势性的,都将产生令人忧虑的严重后 | 果。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对“臭氧空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氟利昂的使用与臭氧空洞形成的关系还有待证实。 | B.臭氧空洞每年出现的时间只有三个月左右。 | C.人类活动相对较多的北半球的北极上空没有出现臭氧空洞。 | D.臭氧空洞造成海下10—30米之间的浮游动物生长受到抑制。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