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是创造作品意境的原则之一。而这一原则是诗歌美学家司空图在《与极浦谈诗书》一文中提出来的。我们读某一作品,感到其中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是创造作品意境的原则之一。而这一原则是诗歌美学家司空图在《与极浦谈诗书》一文中提出来的。我们读某一作品,感到其中的形象描军非常生动、具体,能不能说这就是意境的艺术形象呢?不能。因为它只是使读者感到有“象”,还没有使读者感到“象外有象”。凡是有意境的作品,它能够使读者感到在艺术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外,还可在自己想象中萌生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新的形象境界,它远远地超出了作品已经表现的部分。“象外有象”中的第一个“象”,是作品已经描写到的切实的形象体;第二个“象”是借第一个“象”的比喻、暗示、象征作用,由读者发挥想象力来获得的,它是没有直接描写的虚幻的形象体,是在已经描写出来的切实的形象体的指引下产生的。这便是刘禹锡在论到意境时所说的“境生于象外”。比如画云中飞腾的龙,画家画出露在云雾之外的一鳞半爪,使读者由局部的实象想象出腾跃舒卷的全龙整体的虚象。 不但如此,“象外有象”还可以由象征性的实象,萌生出指向性的虚象。如鲁迅的散文《秋夜》着重描写的是枣树的形象。枣树护着底下细小的粉红花,把果实奉献给孩子而默默护盖着他们用打枣的竹竿造成的伤痕,同时不屈地把铁似的枝干刺向黑暗的夜空。《秋夜》所刻画的枣树实象,由于它的隐喻和象征作用,能够使读者在想象中幻化出一个富于人生经验的坚强斗士形象,甚至化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总之,有意境的作品能够用各种艺术方法使读者产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审美感受。 小题1:“象外有象”中,第二个“象”指什么?选出说明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指读者根据作者的描军而想象出来的虚幻的形象体。 | B.指读者在作者描写的实象指引下产生的虚幻形象体。 | C.指在作者自己的想象中萌生出来的新的虚幻形象体。 | D.指在作品中实象的比喻、暗示、象征作用下,由读者发挥想象力产生的虚幻的形象体。 | 小题2:要使创造的作品成为具有意境的艺术形象,最根本的是(3分) A.实象必须非常生动、具体、形象。 | B.实象必须具有或比喻、或暗示、或象征的作用。 | C.实象必须具有指引人萌生虚象的作用。 | D.实象必须能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 小题3:画龙只画出云雾之外的一鳞半爪,就能使读者想象出全龙的形象,这是因为“一鳞半爪”的实象具有(3分) 小题4:联系第二段中对枣树这一实象的表述,选出与“‘象外有象’还可以由象征性的实象,萌生出指向性的虚象”一句的意思最相符的一项(3分) A.凭借具有象征性的枣树实象,可以幻化出与此相关的新形象。 | B.凭借描写得生动形象的枣树实象,可以想象出虚幻的新形象。 | C.凭借描写枣树的特征,可以想象出与此相关的新形象。 | D.凭借所刻划的枣树实象,可以幻化出一个高大的形象。 |
|
答案
小题:C 小题:B 小题:D 小题:A |
解析
小题:C(第二个“象”是读者头脑中产生的。) 小题:B(应抓住“最根本”三个字。“比喻”“暗示”“象征”是实象必须具备的具体特征)小题:D(用排除法,既非比喻,也非象征) 小题:A(扣住“象征性”来理解。)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吸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啮,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肉筋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矜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在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 小题1:文中画线处“喧闹”一词所强调的意思是(3分) A.莫高窟招引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地向我们走来。 | B.莫高窟艺术创作背景生动、鲜活。 | C.莫高窟的雕塑衣饰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 D.莫高窟有足以将人裹卷、消融的艺术洪流。 |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第一段画线句子原意的一项是(3分) A.看莫高窟,仿佛听见了千年历史车轮的隆隆声。 | B.看莫高窟,强烈感受着中华民族艺术的恒久魅力。 | C.看莫高窟,仿佛置身于旌旗猎猎、烟尘滚滚的古战场。 | D.看莫高窟,强烈感受着力与美的奔涌,仿佛消融在艺术的洪流中。 | 小题3:对“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唐代洞窟艺术的主题是表现民族间的融洽。 B.唐代洞窟艺术的主题是表现人的活力。 C.唐代洞窟艺术的主题是表现艺术的魅力。 E. 唐代洞窟艺术的主题是表现欢乐的生活。 小题4:对唐代洞窟艺术创作特点的概括,有误的一项是(4分) A.色彩绚丽,线条流畅,壮丽无比。 | B.彩塑雕像,生动逼真,呼之欲出。 | C.场面宏伟,出神入化,莫测高深。 | D.魅力无穷,令人燥热、失态欲舞。 |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长期以来,将“装饰”单纯看成是一种“美化”的手段。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影响中国以后,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家更将“装饰”和“设计”对立起来,以为“无装饰”或者“反装饰”才是“现代设计”。这种狭隘的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为人所共知。近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家又肤浅地、表面地将装饰手段运用到创作和设计当中,堆砌古今中外的装饰风格和装饰手段,使作品呈现杂乱无章“非驴非马”的可笑面貌,这种情况在目前的建筑设计和室内外装饰设计当中表现最为明显,生吞活剥“玻璃幕墙”、“金字塔”、“高科技”之类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近些年那种不知所云的“古典风格”、“欧亚风情”更是大行其道,造成了中国装饰艺术发展的重大失误。怎样创建和发展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已经不仅是一个艺术问题和设计问题,而成为了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装饰艺术是人们改变旧有事物的面貌使之变化更新的活动,装饰艺术家追求的是“形式美”和“造型美”的统一,“外美”和“内美”的统一。装饰艺术是最普遍的艺术形式,装饰艺术的发展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从这一立场出发,有艺术史学者认为:“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艺术史。”超越将装饰艺术仅仅看成“形式美”的观念,如何将装饰艺术与造型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将注重装饰的传统工艺设计与注重结构和造型的、被称为“无饰之饰”的现代工业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将现代艺术、现代设计和现代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是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未来世纪世界的变化、未来世纪中国的变化,无疑将极大影响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必须研究和思考未来世界的变化,未来中国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对中国的艺术和设计、包括装饰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使中国现代装饰艺术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又避免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病,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环境与艺术和设计的关系,是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必须解决的又一重要课题。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后现代思潮对我国装饰艺术影响的一项是(4分) A.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家将“装饰”和“设计”对立起来。 | B.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家在作品中堆砌古今中外的装饰风格和手段。 | C.在设计中体现“玻璃幕墙”、“金字塔”、“高科技”之类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 | D.“古典风格”、“欧亚风情”成为装饰设计的流行时尚。 |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装饰艺术”的认识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装饰艺术是人们改变旧有事物,使之变化更新的一门艺术。 | B.从装饰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美术史的主要内容是装饰史。 | C.长期以来,将装饰艺术单纯地看成是一种“美化”的艺术手段。 | D.装饰艺术是“形式美”和“造型美”的统一,“外美”和“内美”的统一。 |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必须解决的问题”的一项是(4如何清除现代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的影响。 A. 如何使装饰艺术和造型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B. 如何使装饰艺术既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又避免其带来的种种弊病。 C. 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环境与现代艺术、现代设计和现代文化的关系。 小题4: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首先要解决对于“装饰”的认识问题。 | B.艺术的发展、装饰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 C.超越东西方的对立,超越传统和现代的对立,是创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学派的必由之路。 | D.中国的装饰艺术正处在现代主义向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太阳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忠于职守,为地球提供着能量,它的能源是什么?这是一个催人探索的问题。在相对论出现之前,人们解释说太阳内部物质燃烧而释放出能量。相对论诞生后,则解释为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两种解释使人类面临的抉择将是痛苦的。 然而统一论发现,太阳是宇宙中大规模的统一场场级变化,使得在某一空间区域内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辐射现象。这可以用太阳灶来打比方,聚光镜把太阳能聚焦在某一点上,于是该焦点便产生了一个能量聚焦点。太阳便是宇宙中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这个能量点是来源于宇宙统一场场能的不断变化使得太阳所在区域内不断发生能级跃迁,从而产生的巨大的能量辐射现象。其微观辐射模型,正是核外电子能级跃迁的现象,一个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对能量的吸收与释放是从整个原子系统上表现出来的。太阳能源的统一论观点使得在这一领域的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也得到了完善的统一。 由此可见,太阳并不是悬挂在天空的圆球,而是宇宙运动中的一个闪光点,它闪光也不是因其自身能发光,而是宇宙运动产生的能量辐射现象,所以我们毫无必要对地球产生菲薄之念,因为地球自身就是拯球自己的真正的“太阳”。 小题1:对“这两种解释使人类面临的抉择将是痛苦的”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同时采用这两种解释,其结果将会使人类面临痛苦。 | B.在这两种解释中游移不定,其结果将会使人类面临痛苦。 | C.太阳能源变化规律符合这两种理论中任何一种,人类面临的结局都是痛苦的。 | D.太阳按照这两种理论发展的结果,都会使人类面临的结局都是痛苦的。 | 小题2:下面的说明不符合统一论的观点的一项是(4分) A.太阳是宇宙中的一个巨大能量聚焦点,即宇宙中一种巨大的能量辐射现象。 | B.太阳这个能量点,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宇宙统一场场能的作用下产生的。 | C.太阳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宇宙统一场场能作用下,其所在区域内不断发生能级跃迁而产生的。 | D.太阳是宇宙中统一场场能的变化和太阳区域内能级跃迁共同产生的。 | 小题3:第二段末“这一领域”指的是(4分) A.太阳和地球 B.统一论观点 C.宇宙系统 D.原子系统 小题4:为什么说地球自身就是拯救自己的真正的“太阳”?说明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地球和太阳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地球存在,就一定有太阳。 | B.太阳的辐射现象是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系统的运动产生的,离开了地球,太阳也就消失了。 | C.从统一论的观点看,太阳和地球的能量都是宇宙运动产生的,而地球永远处在宇宙中 | D.太阳是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运动产生的能量辐射现象,地球在运动就会有太阳,而地球的运动又是永恒的。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条路 [德国]里克特 ①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②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的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着舌箭。 ③老人仰望昊天,苦恼地失声喊到:“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④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象一支利箭射穿射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⑤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泫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⑥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⑦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徒劳。 小题1:文章取题《两条路》,“两条路”具体内涵是。 小题2:谈谈你对第①段中 “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 一句的理解。 小题3:①-⑤自然段表明老人什么样的心情?试举例说明。 小题4: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简析《两条路》的主题 (2)谈谈《两条路》的巧妙构思 (3)试析《两条路》艺术手法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芦荟流泪 佚名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所民办大学里教新闻,她是一位很出色的老师,教的学生有不少应聘到报社电视台,成了那儿的骨干记者。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她有一个朴实的理念:新闻记者就像一支粉笔,随时都有被折断,甚至粉碎的危险,但是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在黑板上留下正义之言,传递真理之声。这是她给新生上第一堂课就要反复强调的,学生们闻听此言,往往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由于经常在粉笔灰中穿梭,她的皮肤变得有些粗糙,冬天来临的时候,双手处处皲裂,裂痕处凝着细小的血痂。学生们非常爱她,就派代表到花鸟市场买来一盆嫩绿的芦荟送给她。她每天涂抹芦荟汁,双手不再开裂,粗糙的皮肤慢慢地细嫩起来。 在她的心里,芦荟不仅是一种植物,还代表着学生对她的一片纯净的爱。 后来,她跳槽到电视台做记者,因为舍不得那盆芦荟,便不辞辛苦地把它抱到办公室的阳台上,让它每天享受阳光和水的滋润。芦荟健康地生长,散发出鲜活的魅力,就像它主人一样,具有年轻的活力。她在芦荟的滋润下,采编了一则又一则新闻,在圈里迅速走红。 这天,办公室的同事看到阳台上的芦荟纷纷议论开来:“芦荟是个好东西,可惜市面上假货太多……”“市场里的芦荟杂七杂八什么都有,芦荟洗发液,芦荟营养液,芦荟美肤宝……据说都是借芦荟之美名,行假冒伪劣之恶行。”更让她心惊的话是:“听说很多芦荟产品都掺进了化工原料,伤人呢!”职业的敏感让她警觉,聊天还在继续,她已带着暗访设备赶赴市场做调查。 节目出来之后,她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你就就此罢手吧,你给我活路,我也给你活路。大家都不想看到鱼死网破的结局。只要你提条件什么都好谈。”她坚决地回答:“只要你不再做伤天害理的事,我什么都好谈,否则,我们将跟踪到底。”追踪报导对这些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不久,她在一次“偶然”的车祸中失去双腿,“芦荟事件”才告终。在交警的处理记录中,没有“谋***”一说,但她的当记者的学生们都知道,谁是她真正的凶手。 她住院的时候,作为同行的学生送来许多盆鲜嫩的芦荟,每一支芦荟都被掐了头,然后,挤绿汁涂抹在老师的手上。那新鲜的断头处,噙着浓绿的芦荟汁。当天多家报纸都刊文声援她,用的是同一个题目:芦荟流泪。 她享受芦荟之美,为了这种美,她又遭到极悲惨的命运。那天我去医院看望她,眼前这满屋子流泪的芦荟,让我深深地明白:天下的芦荟都长成同样的嫩绿,世间的正义都喊出同一种声音。 小题1:她教书时,学生为什么要送给她一盆嫩绿的芦荟?她跳槽到电视台做记者,为什么还要不辞辛苦地把芦荟抱到办公室来呢? 小题2:“她在一次‘偶然’的车祸中失去双腿。”这句话在前面的文章中有两处伏笔,请分别找出来。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她享受芦荟之美,为了这种美,她又遭到极悲惨的命运。”请联系全文理解,“这种美”指的是什么? 小题4: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芦荟流泪”作标题? 小题5: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简析《芦荟流泪》中,“她”这一人物形象。 (2)简析《芦荟流泪》中侧面描写的运用。 (3)简析《芦荟流泪》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 小题6:①冬天,她的双手处处皲裂,每天涂抹芦荟汁,可以保护她的双手不再开裂。 ②在她的心里,芦荟代表着学生对她的一片纯净的爱。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