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学术道德应落到实处刘效仁  近几年来,某些当选院士接二连三曝出学术不端丑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课题组涉嫌抄袭造假至今了犹未了,“六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学术道德应落到实处刘效仁  近几年来,某些当选院士接二连三曝出学术不端丑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课题组涉嫌抄袭造假至今了犹未了,“六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学术道德应落到实处
刘效仁
  近几年来,某些当选院士接二连三曝出学术不端丑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课题组涉嫌抄袭造假至今了犹未了,“六教授联名投诉一工程院院士刘兴土抄袭剽窃”再掀波澜。3月3日,刘兴土院士到东北师范大学向75岁的李建东教授鞠躬致歉。尽管李称“将不再追究此事”,但几位举报人表示,应完善我国院士增选制度,将学术道德“一票否决”真正落到实处。(《中国青年报》3月4日)
  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只不过,国内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造假者中,不乏资深教授、院长、院士等人物。要正本清源,自然要从院士“开刀”,从“宝塔尖”“开刀”。要将学术道德“一票否决”落到实处,首先要确立“学术不端”明确清晰的标准,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学术评价体系,
   2000年年底,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对 “学术不端行为”给出的“标准定义”,即保留了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局1989年定义中的“伪造”、“弄虚作假”和“剽窃”三要素(《科学新闻》杂志2008年4月7日)。而我们对此并无细密的规范,以致“学术不端”的官司很难打。正如一位教授所言:“抄袭不是刑事案件,即使胜诉,不过判对方赔礼道歉、消除影响,顶多给你支付点稿酬。”因此,许多当事者就极力往抄袭上“靠”,或只承认“文中未做标注”。
  “学术不端”亟需独立调查机构予以甄别,作出权威性论断。可当下我国却缺乏包括国际学界专家学者参与的独立公正的学术调查组织。尽管中科院、工程院都有学术道德委员会,但由于很难做到完全独立自主,不仅“难削自己的把”,而且为保自身声誉,还可能对学术不端者予以庇护。以致几年来虽有若干名院士因学术不端被媒体曝光,但鲜有人受到处理。对李连达院士课题组涉假事件,舆论纷纷吁请独立调查,直到今天也未见有机构应承。我们要鼓励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同样需要专门的机构受理,并依照举报予以认真查究。
  我国现行的院士增选除了组织系统提名,就是院士推荐。被推荐人往往找上门来请托,不少院士则碍于情面,做了“托儿 ”。在填写推荐书时,尽管要郑重地写上“本人了解被提名人的成就、贡献与学风道德等情况,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完全责任”,可实际上即使其提名对象日后被发现此前存在某些问题,举荐人也无需负任何责任。自律意识淡薄加上缺乏约束机制,推荐审核难免走过场。因此,必须建立举荐失察连带责任追究制。如提名对象涉嫌重大学术道德问题,或学术水平距院士标准相差甚远,一经查实,仅仅扣减推荐人的下一轮推荐名额远远不够,也要公开曝光,予以相应处罚。
  至为关键的是,将学术道德“一票否决”落到实处,建立汰出机制。一经查实形成定论,就当取消相应荣誉和剥夺相应权利。是院士的不妨“除名”,作为候选者自然淘汰,其他如教授、院长者流,一律从严处置。200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副教授范帕里耶斯,在被发现编造和修改科研数据、杜撰合作者姓名之后,不仅被学校正式开除,甚至其工作过的地方,都对其发起了类似学术调查。美国还禁止学术不端的当事人数年内申请国家的科研基金,严重的甚至终身禁止(新华网2005年10月29日)。然而,杂交水稻“汕优63”培育者、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被知情人公开举报其论文和专著抄袭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有关方面将举报调查结果在院士增选大会上公布、讨论。最后,其仍以超过2/3的票数当选。(《人民日报》1月18日、《南方都市报》1月13日)
如此环境之下,“六教授联名投诉一工程院院士刘兴土抄袭剽窃”事件,会不会因当事人鞠躬致歉,对方“不再追究”而不了了之?
(文章来源:2009-03-05《中国青年报》)
小题1:本文作为一篇新闻评论,一开头为什么要列举两则学术不端的丑闻?
小题2:作者认为国内屡屡发生种种学术不端行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小题3:结合本文所抨击的现实,你认为学术道德能否落到实处?请简述理由。
答案

小题1:①开头连用两例,说明学术不端现象决不是单一的、偶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1分),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分);(此点共2分)②引出评论的话题(或答“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为下文提出“学术道德应落到实处”的观点作张本(或“铺垫”)(1分);(共2分)
小题2:①我国法律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标准定义”没有细密的规范;②我国缺乏包括国际学界专家学者参与的独立公正的学术调查组织;③举荐人自律意识淡薄,缺乏约束机制,对举荐失察行为缺乏连带责任追究;④未将学术道德“一票否决”落到实处。(每点1分,4点都答到给5分)
小题3:(1)能。原因有:①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明确细密的学术道德规范,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学术评价体系,以保障有法可依;②有识之士都在吁请成立独立公正的学术调查机构专门受理相关案件;③建立健全汰出机制和举荐失察连带责任追究制,将“一票否决”落到实处;
(2)不能。原因有:①中国国情所致,当前是一个“关系型社会”,方方面面都有利益共同体,学界也不例外,在约束机制还未健全的情况下,也会滋生学术腐败,结成利益共同体;②对学术不端者过于宽容、同情的学界氛围,使得当事人并没有承受到身败名裂的道德压力;③学术不端行为风险极低,当事人只要“鞠躬道歉”,可能对方就不再追究,不了了之。(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小题1:(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C。
小题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观点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D。
小题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F。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1-4题。
  为期8个月的"中国SARS流行过程中SARS冠状病毒的分子进化"研究课题取得重大突破,科学家首次解释了SARS冠状病毒变异和进化的规律:SARS病毒的传染性由弱到强,先由动物传人,病毒在人体中发生变异,进而造成暴发流行。今后如果注意对可能来自动物的新发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就可能遏止SARS暴发流行。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对目前禽流感的防治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还确认SARS病毒来源同果子狸有关,SARS病毒基因组的中性突变速度为艾滋病病毒基因组突变速度的1/3。SARS病毒的基因组较大,变异量相对较少,变异速度相对慢,有利于疫苗研制。
  全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已联合召开"SARS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新闻发布会。专家认为,今年报告的三例SARS病例传染性和致病性不强,重现了2002年底至2003年初的流行早期现象。早期病例传染性不强并不意味着今后出现的病例都是如此,但如果在病毒从动物传人的早期就进行有效的隔离,包括杀灭疫源动物,使之不在人传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变异为传染性强的病毒,就可以避免再出现人传人的暴发流行。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国屏介绍了研究的主要成果。课题组首先对SARS流行病学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识到SARS流行早期(2002年底至2003年1月底)具有独立发生、有限地域、有限传播的特征,这一特征提示该阶段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来源,其传染性与2003年春节开始的超级传播事件后的病毒有很大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将2002年至2003年期间的SARS流行划分为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析,发现来自环境的SARS冠状病毒感染人类初期,致病能力和传播力似乎较弱,疾病相对易于控制和治疗;但由于受到强大的选择压力(如各种不同的治疗手段),病毒变异快。经过一段时间在人体上的适应,流行进入中期,2003年2月起,病毒变异趋缓,但传播能力却较强,出现了超级传播者现象。进入流行晚期,病毒组十分稳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总顾问钟南山院士认为,对今年在亚洲多国爆发的禽流感缺乏类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虽然目前禽流感人传人的现象不明显,但不排除将来会像SARS一样从动物到人,在人身上发生变异,进而有人传人的可能,因此在疫情出现早期就杀灭疫禽的决定是正确的。钟南山还说,入冬后出现的早期三例SARS病例传染性不强,并不意味着以后下一阶段没有传染性,所以还需要提高警惕。
                 (录自《中国青年报》 2004年1月30日 有改动)
1、对第一段中"这项研究"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SARS流行过程中SARS冠状病毒的分子进化。
B、SARS冠状病毒变异和进化的规律。
C、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监测和控制。
D、SARS病毒基因组的中性突变。
2、下列对"SARS病毒"特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SARS病毒的基因组较大,变异量相对较少,变异速度相对较慢。
B、SARS流行早期就进行有效的隔离,包括杀灭疫源动物,就可以避免暴发流行。
C、SARS流行早期具有独立发生、有限地域、有限传播的特征。
D、SARS流行中期,病毒变异趋缓,但传播能力却较强,出现了超级传播者现象。
3、钟南山认为"入冬后出现的早期三例SARS病例传染性不强,并不意味着以后下一阶段没有传染性",以下对其原因的叙述,不当的一项是:
A、这三例具有"独立发生、有限地域、有限传播"的特征,是SARS流行早期的迹象。
B、相关研究课题的重大突破、主要研究成果的展示,都还不能有效解决病毒的变异问题。
C、果子狸等病源未完全杀灭,各种不同的治疗手段又会使病毒变异加快。
D、虽然早期监测和防控手段能够有效遏止疫情扩散,但人类还未最终战胜SARS。
4、结合本文,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传染性由弱到强,可能由动物传人。
B、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病毒流行中期,病毒变异趋缓,病毒组稳定,但传播能力却较强。
C、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生,实行人员隔离、杀灭疫禽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
D、高致病性禽流感目前由于缺乏相关生物学研究,所以应以预防为主,果断封杀。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10题。
①最近,有两位科学家发现,在大脑的发育期,大脑内部的神经细胞经常游动,行程遥远。这些神经元在某处安居落户后,是依靠周围细胞的信号指令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是根据遗传纲要行事。这跟以往科学家们的看法不同。这项新的研究成果有力地证实,作为哺乳动物大脑最发达的部分的大脑皮层;并不是按照基因蓝图的模式固定下来一成不变,而是对环境具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
②最新的理论认为,一个神经元之所以在大脑视觉区域落户而成为视觉神经细胞,并不是基因就是如此规划的,而是因为该细胞接受了附近的视神经细胞发出的信号。假如它当时驻留在大脑的听觉区域,它可能就发展成了听觉神经细胞。
③早些年就有一些生物学家赞成神经元具有可塑性的观点,而新近的研究报告为该观点提供了翔实有力的证据。
④塞寇博士和沃尔士博士证实,在大脑发育过程中,从一个母细胞分裂出来的完全相同的神经元,只因漫游到了截然不同的皮层区域,它们定居后就从事截然不同的职业。
⑤研究人员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决定着新生细胞何时停止在皮层之间的游动,然后驻留在大脑一个特定的地点,但他们认为,比起它们自身携带的基因指令,一块外部空地吸引的作用可能更关键。
⑥塞寇博士说:“母细胞并不给它们的子女传授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之类的具体信息,它们不会对一个子女说,你去视觉皮层,对另—个说,你去运动皮层。”
⑦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技术手段来监测脑细胞游动规律。他们把具有记录作用的分子标签注射到胎鼠发育期的大脑中,然后通过屏幕监测,确定哪个神经元到哪里安家落户。
⑧神经生物学教授莎兹博士说:“我想这个研究报告是我所看过的最棒的之一。做这种实验好比攀登珠穆朗玛峰。”神经生物学家欧利里博土,通过胎鼠脑组织移植,也证实了神经细胞的适应能力。
⑨几十年来,对于胚胎神经元究竟是—张白板,还是预制的带有某种命运趋势的神经单位,神经生物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有些研究曾经显示,在发育期,神经元是沿着固定通路,以紧凑的步伐向一个个皮层区域移动,似乎是在执行基因指令。在此以前,科学家们不能准确理解细胞的移动,无法对这种现象作出明确解释。
7.本文主要讲的是神经元具有可塑性,根据“最新理论”,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可塑性”这一特性:
A.在大脑发育期,神经元自身携带基因指令,沿固定通路向一个个大脑皮层区域移动,从而发展成为某一区域的神经细胞,
B.在大脑发育过程中,从一个母细胞分裂出来的完全相同的神经元,将来有可能在大脑中履行不同的职责。
C.新生的神经细胞在皮层之间游动,当它接受了附近视神经细胞发出的信号,就可以在大脑视觉皮层区域落户而可能成为视觉神经细胞。
D.在大脑发育期,漫游在大脑皮层区域的神经元驻留在大脑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就可以成为该皮层区域的神经细胞。
8.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被称为“最新的理论”的理由是哪一项?
A.它第一次提出厂神经元具有可塑性的观点,并为该观点提供厂证据,是—个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B.它证实了在大脑的发育期,大脑内的神经细胞经常游动且行程遥远,而且极具适应性。
C.它攀登上了神经生物学的珠穆朗玛峰,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棒的科研成果之一。
D.它对大脑神经细胞的移动及其驻留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作出了明确而科学的解释。
9.文章第4段说:“在大脑发育过程中,从一个母细胞分裂出来的完全相同的神经元,只因漫游到了截然不同的皮层区域,它们定居后就从事截然不同的职业。”决定它们从事不向职业的因素是哪一个?
A.遗传纲要影响      B.周围细胞的信号指令
C.基因指令使然      D.外部空地吸引的作用
10.依据“最新理论”,以下的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一个三十岁的成年人的大脑内部的神经细胞可以游动到大脑的嗅觉区域落户而成为嗅觉神经细胞。
B.两位科学家的报告对细胞的移动现象作出了明确的解释,根据这个报告我们就可以对新生细胞游动及驻留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C.不久,我们就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克服人类神经系统先天性缺陷,使人类不再产生盲人、聋子。
D.我们可以通过屏幕监测到胎儿脑神经细胞的游动情况,将来我们也许可以进一步·了解大脑神经细胞的秘密。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所谓黄肠题凑,是指墓葬中椁室周围用柏木枋堆垒的框壁结构,为我国汉代的一种葬制。所谓石材题凑,是指墓葬中砖室周围用石材砌垒的框壁结构,因它是“黄肠题凑”影响下的产物,目前考古界故称其为“石材题凑”或“题凑石墙”。
“黄肠题凑”起源于先秦“题凑”。《礼记·檀弓上》:“柏椁以端长六尺。”郑玄注曰:“以端题凑也,其方盖一尺。”孔颖达疏曰:“以端者,犹头也。积柏材作椁,并葺材头也,故云以端。”《吕氏春秋·节丧篇》:“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高诱注曰:“室,椁藏也,题凑,复垒也。”又《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凿池积土,文石为椁,题凑为中。”说明题凑结构至迟在战国时已出现。但至今尚未发现战国题凑实例,故其形制、结构不可考。
“黄肠题凑”出自《汉书》。是西汉皇帝、诸侯王的一种特殊葬制,其他勋戚大臣只能由皇帝特赐。《霍光传》:“光死,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颜注引苏林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端头皆内向,故曰题凑。”可知这种葬制之“黄肠”是指颜色黄而长的柏木,“题凑”是指柏木堆垒的方式方法,垒时木头要向内。
东汉时期,随着砖石室墓的盛行,黄肠题凑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种用石材作题凑的砖室墓。《后汉书·礼仪制下》载:“大丧,方石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表明东汉时题凑已用方石制作,如黄肠题凑之礼制。
据考古资料,大约从东汉安帝起,中原地区的大型墓葬皆实行前、中、后三室之制,题凑之制因而受到多室墓制冲击,石材题凑从此逐渐在历史舞台上消踪隐迹。
12.目前考古界又称石材题凑为“题凑石墙”,所以称其为“墙”,是着眼于:
A.所用材质          B.实际作用          C.砌垒结构          D.墓室形制
13. 对文中引文的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礼记·檀弓上》的目的主要是说明题凑的材质及形状
B.作者引《吕氏春秋·节丧篇》主要是为了说明先秦已有题凑
C.作者引《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主要目的是说明题凑在墓中的位置
D.作者引《后汉书·礼仪制下》主要是为了说明东汉时按照礼仪制作王侯等的墓室
14.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墓葬的题凑结构从先秦到两汉都有,但黄肠题凑只在西汉时才有
B.《汉书》中记载的黄肠题凑所用的材料和堆垒方法,是现在所见最翔实的
C.石材题凑与黄肠题凑只是所用材料不同,堆垒的方式方法是完全一样的
D.题凑墓制的消失,是因为从东汉安帝时起,中原地区都实行多室墓制
15.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有黄肠题凑的墓制由内到外依次可能是:梓椁——便房——题凑——积土
考古资料表明,砖石墓和多室墓的盛行,是黄肠题凑消失的根本原因
黄肠题凑不仅古代文献多有记载,考古中也已有实例发现
石材题凑与黄肠题凑的渊源关系,出土的铭刻“黄肠石”的方形墓石可证明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7一10题。
基础研究的地位在不断提升,随着世界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研究明显地迁移到了基础研究方面来,基础研究对技术成果的开发就具有了突出的战略意义。最近,一些国家出现了新的颇为耐人寻味的形象。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他发表的关于“科学的重要性”的讲演中,讲到科学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美国在财政议案中通过了将科学预算增加一倍的方案,经费从2002年的40多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对科学研究给予了史无前例的支持,投入的重点之一就是基础研究。印度提出到2010年建设48个战略目标,其中基础研究有可能达到20%左右。这些不约而同的举措,明确地传递出了这样的信息:在整个世界经济的调整时期,新一轮的竞争已经在基础研究领域拉开了序幕。
基础研究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早在两年前,江泽民主席就深刻地指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是推动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源泉,我国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技术研究。他还强调要特别重视科技的原始创新。这些指示,对基础研究的战略地位做出了理智的判断。他特别强调,要把科教的进步作为国家发展的标准之一,指出我们国家的基础研究,不仅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而且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水平,为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大国的宏伟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的基础研究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比较少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还很少,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能够成为新产业的增长点的技术也不多。我们国家的基础研究尚处在成长时期,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站在经济、科技的制高点上,抓住基础研究,把大力推动科技原始创新作为发展基点,在保持量的增长的同时,从根本上克服知识储备严重不足、缺乏自主性开发的源泉和后劲的缺点。
7.下列表述,不属于文段中加点词“形象”的内涵的一项是
A.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关于“科学的重要性”的讲演。
B.美国通过了将美国科学预算增加一倍的议案。
C.印度提出到20lO年建设48个战略目标的计划。
D.江泽民主席指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是推动21世纪发展的源泉。
8.下列对我国基础研究现状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知识储备严重不足,缺乏自主性开发的源泉和后劲。
B.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少的状况没有转变。
C.整体水平还远未达到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程度。
D.能够成为新产业的增长点的技术不多,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也很少。
9.下列对文段中相关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印度提出的20lO年建设的48个战略目标中,基础研究已经占20%左右。
B.我国把科教的进步作为国家发展的标准之一,意味着基础研究的作用就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C.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基础研究发展势头较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处在成长阶段。
D.发展基础研究,需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把经济、科技作为基点来抓。
10.下列有关“基础研究”的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基础研究的责任重大,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和技术之源。
B.布莱尔关于“科学的重要性”的讲演,表明英国政府对基础研究高度重视,这势必激发英国科学家的热情,从而使英国的基础研究超过美国。
C.基础研究至关重要,如果不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激励,我们的科学技术就可能落后。
D.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研究迁移到基础研究,这说明当前的技术成果很多来自基础研究的开拓。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当代戏剧文学缺少了什么
当代原创戏剧文学缺失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中国当代话剧要想发展必须找回这些缺失的东西。
当代原创戏剧文学从整体上看缺少深切而真挚的人文情怀,缺少强有力的人道主义精神。戏剧是“人学”,从古至今,戏剧存在的价值首先就在于他的“人学深度”,而人道主义、人文关怀是戏剧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精神,是戏剧产生“人学深度”的重要原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戏剧流派、各种各样的创作方法,但这个东西是绝对不能丢失的。一旦丢失,戏剧就成了空壳,成了各种形式手段的杂耍和小玩闹。
我认为当前国内戏剧原创最薄弱、最欠缺的首先是这个。不少原创剧作在经营故事、建构情节、寻找特定表达形式、使用各种现代舞台手段上多有可取之处,加上导演、舞美、演员等方面的强力合作和大笔投入,演出往往不乏光彩。但它们常常经不起咀嚼,经不起深究,主要是它的“人学”含量不足,我们感受不到内在的人学力量,感受不到艺术家对人的独特发现、独特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层体验。
其次,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创作愈来愈薄弱。现实主义戏剧,或者往大了说现实主义戏剧精神,自90年代以来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冷落和忽视。这些年,各种各样的戏剧多起来了,以现实主义名义和方法创作的戏剧也不少,但其中“伪现实主义”、低水平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少,真正的有深度的现实主义戏剧日渐式微,对时代生活有高度概括力和深刻表现力、充满思想力度和情感真诚度的现实主义作品已成为“稀有品”,千呼万唤不出来,很是令人忧虑。
话剧已历百年,这一百年间曹禺、老舍等老一辈戏剧家开辟了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雷雨》《日出》《原野》《茶馆》等没有一部不是现实主义的力作,代表了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准,他们为中国当代戏剧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在他们的现实主义戏剧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戏剧的力量,感受到了曹禺、老舍们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对人性的深度体察和解剖,对生命的关爱与悲悯,对中国人情感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复杂微妙的律动的精细刻画。
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话剧出现了许多变数,但仍然有许多优秀作品优秀作家受到了曹禺、老舍们创立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滋养和哺育,《小井胡同》《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等许多优秀的当代剧作里我们总是能看到这种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后来的优秀剧作家都是从曹禺、老舍的戏剧中长出来的果实
文化发展既要扬弃要创新,也要承接,中国当代戏剧文化更应该如此。今天的中国话剧非常迫切的一个历史任务就是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现实主义戏剧传承链条。中国话剧越是走向多元化,这个链条越不应该断裂,不应该出现空白和盲点。当今中国话剧需要有一批人沿着曹禺、老舍等现实主义大师的路继续前行。
(摘自《中国戏剧》2008年第8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很重要的东西”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使原创戏剧不再是个空壳,不再是各种形式手段的杂耍和小玩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精神。
B.指可以使原创戏剧产生“人学深度”,在戏剧创作中绝不能丢失的深切而真挚的人文情怀和强有力的人道主义精神。
C.指当代戏剧创作中越来越薄弱的,通过高度概括和深刻表现时代生活使作品充满思想力度和情感真诚度的现实主义精神。
D.指当代原创戏剧文学中所应该具有的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的内在精神和现实主义的戏剧精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话剧产生了许多变数,但后来的优秀的剧作家还是受到曹禺、老舍们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影响。
B.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对人性的深度体察、对生命的关爱等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代许多优秀剧作中也有一定体现。
C.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中国后来的优秀剧作家正沿着曹禺、老舍等老一辈戏剧家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前行。
D.曹禺、老舍们留下的这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中国作家的成长成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创作中既有体现一定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也有伪现实主义和低水平的现实主义作品。
B.《雷雨》《茶馆》等作品代表了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准,而《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等作品也是当代现实主义剧作中的优秀代表。
C.不少原创剧作家在经营故事、建构情节、寻找特定表达形式等方面投入过多精力,因而使许多当代戏剧“人学”含量不足。
D.中国话剧越是要向多元化发展,就越是要建立起自己的现实主义戏剧传承链条。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历史任务。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部剧作如果让人感受不到艺术家对人的独特发现、独特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层体验,那么这部作品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作品。
B.有了具有“人学”深度的好剧本,再加上导演、舞美、演员等方面的强力合作和大笔投入应该就能有比较成功的戏剧演出。
C.如果没有曹禺、老舍这些老一辈现实主义大师为中国戏剧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当代戏剧就不可能出现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D.当今中国话剧如果能有更多人沿着曹禺、老舍等现实主义大师的路继续前行,那么将会产生更多的优秀剧作。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