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OP表示价格,OQ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D是某商品的需求曲线,S是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据图可以推断①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2时,供过于求,供给者不得不压低价格②当某

图中OP表示价格,OQ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D是某商品的需求曲线,S是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据图可以推断①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2时,供过于求,供给者不得不压低价格②当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中OP表示价格,OQ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D是某商品的需求曲线,S是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据图可以推断

①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2时,供过于求,供给者不得不压低价格
②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2时,供不应求,供给者应增加供应
③某商品价格处于P1时,供过于求,需求者可以压低价格
④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l时,供不应求,供给者可以提高价格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2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①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1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该题选C。
举一反三
2013年元旦期间,全国各地农产品价格上涨。各地遭受自然灾害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与油品、用工价格上涨和游资炒作有关。引发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
①价值决定价格,农资价格的上涨致使农产品成本提高 
②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游资炒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③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结果 
④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各地自然灾害的影响使供应量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甲乙两种商品的关系,下列关于乙商品的需求量(Q)说法正确的是(  )。
关 系
甲商品
乙商品
互为替代品
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
Q1
互补商品
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
Q2
A.Q1增加  Q2减少   B.Q1减少 Q2减少   C.Q1减少 Q2增加   D.Q1增加 Q2增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2013年3月5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谈到2013年物价走势时说: “我们有条件实现2013年物价总体稳定的目标。”不过,推升物价的因素也存在,原因有三:一是农药、化肥等价格的持续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二是因为进入冬季以后,部分季节性供应的农产品,还有周期性变化的一些农产品,价格面临着一些上涨的压力;三是来自国外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推出量化宽松政策。
材料二 物价问题是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的大问题。物价稳定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保证,又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前提。所以,稳定物价不单是经济学问题,同时也是重要的政治和民生问题,关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的解决。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从后势来看,物价仍然存在上涨压力的原因是什么?(9分)
(2)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政府如何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人民基本生活?(8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政府重视物价上涨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9分)
解析 
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市场上,若l千克肉换10千克大米,写成等式是:1千克肉=10千克大米。请计算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①现在生产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l倍;而生产大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千克肉可以换(   )千克大米。
②假如生产肉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l倍,I千克肉=(   )千克大米。
③假如生产肉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l倍,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率不变,则(    )千克肉=20千克大米。
A.40;10;4B.20;10;5C.20;5;10D.20;10;4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高位运行。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释放,CPI年中掉头向下,上涨过快势头初步被遏制。下列有利于遏制CPI 过快增长的政策有
① 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 抑制消费需求和项目投资
③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减轻相关行业税负 ④ 鼓励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务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