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担任“村官”到自主创业,从下基层到走进西部,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找到了更为宽广的就业之路。这启示我们[ ]①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②选择职业要兼顾社会需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从担任“村官”到自主创业,从下基层到走进西部,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找到了更为宽广的就业之路。这启示我们 |
[ ] |
①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②选择职业要兼顾社会需要与个人专长 ③要坚持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④转变观念是实现就业的关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答案
A |
举一反三
2010年某网站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表(部分)如下:
调查结果启示 |
[ ] |
A、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B、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C、政府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D、要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 |
材料一:表一:近七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2009年还有15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 表二:某市2010人才供需对比 表三:对3000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材料二:北京市海淀区唐家岭村的简陋民房中,聚居着一群上班无岗或收入较低的大学生,他们被称为“蚁族”。他们大都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但也不得不面临就业难的现实,有人因此戏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蚁族”宁愿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也不愿到中小城镇或者农村就业,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全国政协委员严琦认为,“蚁族”多数觉得在大城市的机遇多、发展空间大,在中小城镇或农村可能荒废人生。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国要把促进就业作为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有效就业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 (1)材料一中的表格分别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上述材料与表格,为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提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我们在看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也是现实。一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给再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 (3)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许多事无人干”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中有大量关于促进就业的提案提交大会讨论,为2500万农民工和700多万大学生争取就业机会。 (4)结合政治常识,谈谈人大代表关注就业问题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年9月10日至9月17日,广州市政府为了帮助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特举办为期7天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专业招聘会,组织了上百家企业,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据此回答1~2题。 1、广州市政府组织就业招聘会说明 |
[ ] |
A、政府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就业 B、政府统筹安排就业 C、就业是民生之本 D、就业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要想就业,大学生必须 |
[ ] |
①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促进自主创业 ②要努力学习,提高自生素质,提高竞争力 ③国家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 ④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011年春节过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再现“用工荒”。一方面,许多企业招不到工人,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工却找不到工作。下列有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措施有 |
[ ] |
①完善劳动力市场,发挥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 ②政府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 ③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④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近年来农民工外出打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许多农民工春节过后不再盲目的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打工,而是比较外出打工和留乡打工哪个更划算。 |
|
(1)图17反映了哪些信息?结合图17说明农民工选择留在家乡打工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很多农民工选择留在家乡发展,一些有技能、有经验的成为当地的宝,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不断出台新政策吸引农民工回流,有人形象地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用工荒”,这与20世纪80年代,数以千万计的民工大军从中西部涌向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知识分析劳动力资源由“一江春水向东流”到“一江春水向西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农民工怎样才能成为当地的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1980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数量达9000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比例超过60%,成为农民工主体。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工资不是他们出来打工的全部,新一代农民工更看重自我发展和被尊重,就算没有工作,无钱可赚,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工作强度大,加班时间长、权益无保障的工作。 (4)请结合新一代农民工的需求,说明东部地区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留住农民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东部沿海地区应该怎样应对“用工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农民工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文化上与当地融合。河南人小陈在福建打工十余年,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河南话,依旧喜欢吃烩面。尽管语言、生活习惯和本地人相去甚远,但是已渐渐地适应、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爱上煲汤喝凉茶”。 (6)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文化对小陈影响有什么特点?请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