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1)甲组的实验方案是: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溶解在水中配成溶液,滴加稀盐酸

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1)甲组的实验方案是: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溶解在水中配成溶液,滴加稀盐酸

题型:闸北区二模难度:来源:
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1)甲组的实验方案是: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溶解在水中配成溶液,滴加稀盐酸,根据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含量.甲组要完成测定实验,还缺少的数据是______,判断是否恰好反应必须用到的试剂是______.
(2)乙组同学的方案是:

魔方格

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乙经正确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偏大,原因可能是______,溶液M中的溶质是______.
魔方格

(3)丙组的实验方案是:将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用右上图装置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请分析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现收集到0.1摩尔CO2气体,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要求列式计算)
答案
(1)甲组的实验方案是通过测定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量来计算碳酸钠,所以必须知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并能准确控制盐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那么就要用到酸碱指示剂.
(2)乙组同学的方案是把碳酸钠转化成沉淀,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乙经正确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偏大,原因是沉淀的质量增大了,增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洗涤干净就称量了.因为滴入的是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所以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钙.
(3)丙组的实验方案是将碳酸钠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一定要测量准确,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在排水装置中放一层油防止二氧化碳因溶解而减少.0.1摩尔CO2气体为4.4克,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
答案:(1)盐酸的浓度(质量分数)、酚酞试液(或石蕊试液)
(2)洗涤不充分,氯化钙、氯化钠
(3)防止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g                   1mol
x                      0.1mol
106g
x
=
1mol
0.1mol

x=10.6g
答: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10.6g
举一反三
小明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铁生锈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在A,B,C,D四只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食盐水及细铁丝(使细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四只烧瓶中细铁丝的质量均相同),然后装配成如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0.5小时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题型:海珠区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烧瓶号 时间(s)
导管中水面上升高度/cm
 00.5 1.0 1.5 2.0 2.5 3.0 
 A瓶 盛干燥的细铁丝 0
 B瓶 盛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 0 0.41.2 3.4 5.6 7.6 9.8 
 C瓶 浸过清水的细铁丝 0 00.3 0.8 2.0 3.5 
 D瓶 盛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细铁丝 0 0 0 0 0 0 0
围绕一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某探究小组通过如下问题和实验进行研究.
(1)请你帮他们分析NaOH固体变质的原因,写出NaOH固体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该小组同学对检验该样品是否变质有如下的讨论和实验,现请参与其中一起讨论:
①小刚说可以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
②李成取少量该固体溶于水,向其中加入几滴稀HCl,无气泡产生,他认为该现象证明NaOH一定没有变质,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
(3)为证明变质的固体中仍然存在NaOH,你按如下操作进行实验: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加入______,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______,即可证明该固体中仍然有NaOH.
有包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他的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假设1:黑色粉末是炭粉;
假设2:______;假设3: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徐州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
假设1成立
假设2成立
假设3成立
小华同学设计的下列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C.用稀盐酸检验NaOH是否变质
D.用燃烧的方法除去CO2中的少量CO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镁与水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分成两等份.
步骤2:将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冷水中,几乎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
步骤3:将另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热水中,观察到有均匀的气泡产生.
(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的目的是______.
(2)步骤2中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不能说明镁条与冷水不反应,请举出学习过的一个实例说明:______.
经查阅资料:活泼金属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如果金属活动性越强,生成的碱就越强.某同学就向步骤2的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镁条的表面有明显的红色出现,但是红色较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由于Mg(OH)2难溶于水,因此形成的溶液碱性较弱.
(3)步骤2和3对比可知,影响镁与水的反应速率的一个条件是______,
为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可以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