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经历过70年的风雨后土崩瓦解,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在改革中走向解体,又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中。(12分)(1)领导前苏联

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经历过70年的风雨后土崩瓦解,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在改革中走向解体,又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中。(12分)(1)领导前苏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经历过70年的风雨后土崩瓦解,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在改革中走向解体,又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中。(12分)
(1)领导前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是谁?他为了发展经济采用什么政策?(3分)
(2)二战期间为了打败世界共同的敌人,前苏联参加了什么国际组织?说明了什么?(4分)
(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有何历史影响?(3分)
(4)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国改革借鉴?(2分)
答案
(1)列宁;(1分)新经济政策。(2分)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说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时是可以进行合作的。(4分)
(3)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2分)历史影响: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结束(1分)
(4)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内民主,避免分裂。(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苏联的史实。领导前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是列宁,他为了发展经济采用新经济政策。二战期间为了打败世界共同的敌人,前苏联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说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时是可以进行合作的。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结束。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内民主,避免分裂。
举一反三
导致苏俄(苏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苏俄(苏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表
时间(年)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列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罗斯福新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材料二:“……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我准备在宪法规定的职责范围内,为我们千疮百孔的国家,定出一些必要的措施……”——罗斯福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1)阅读材料一,说说列宁用什么政策来纠正错误?这一政策有什么成效?(2分)
(2)材料二他所说的“必要措施”指的是什么?他实施的“必要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
(3)阅读材料三回答:当时农村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请指出“好”在哪里(2分)
(4)列宁、罗斯福、***三人举措提出和实施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是什么?你认为这三位人物共有的优秀品质有哪些?(4分)
(5)意识形态不同的三个国家的成功改革,对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有何借鉴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取决于把苏维埃政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只能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东西建设共产主义”。因此,苏俄决定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说,“对于俄国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