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历史典故与下列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B.桂陵之战C.淝水之战D.官渡之战

“草木皆兵”历史典故与下列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B.桂陵之战C.淝水之战D.官渡之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草木皆兵”历史典故与下列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B.桂陵之战C.淝水之战D.官渡之战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牧野之战是中国商周之际,周武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 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 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和魏国之间的一场争霸战争。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一场战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在淝水之战中,前秦军师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C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成语与历史典故的对应关系是常考的内容,还学生还需注意以下的几个对应关系:“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 、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 “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举一反三
下列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无关的是(   )
A.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C.为了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D.为了逃避北方的战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措施包括(   )
①用汉姓       ②穿汉服        ③说汉话       ④与汉人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魏主指谁?(1分)
(2)材料一的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1分)
(3)材料二中魏主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1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2分)
(5)除上述内容外,魏主还有哪些改革措施?(3分)
(6)魏主的这些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势力和影响
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表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材料三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请回答:
(1)孝文帝改革是在什么样背景下进行的?(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材料三与孝文帝改革哪一内容有关?(5分)
(3)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4)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如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