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幼时记趣》,完成下列小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
题型:江苏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下列小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忽有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__ (2)常蹲其身________________ (3)凹者为壑________________ (4)鞭数十,驱之别院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第三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用两个四字短语写出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强同僵,僵硬 ;其:指自己;壑:山沟,鞭:用鞭子打 2.(1)夏夜里蚊子的叫声像雷一样,我心里把他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用烟喷它们,使他们冲着烟边飞边鸣,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4.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5.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像奇特的童趣。(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
夸父逐日 |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 1、填空。 选文选自__________,从文体上看属于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___________ 河渭: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答:_____________。 (2)未至,道渴而死。 答:______________。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 答:______________。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答:______________。 |
阅读《鲍君》一文,完成问题。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 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②。 注:①罝(jū):网,用以捕鸟兽。②息:平息。 1.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⑴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以鲍鱼置罝中而去__________________ ②怪之以为神__________________ ③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具为说__________________ ⑵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昔有人设罝以捕獐 A.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D.***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昔 有 人 设 罝 以 捕 獐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并回答问题。 |
孙权劝学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卿( ) 当涂( ) 辞( ) 孤( ) 涉猎( ) 孰( )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1)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 4.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各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伤仲永》中文段,回答1—5题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伤仲永》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写朝代)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世隶耕___________ ②未尝识书具_______ ③或以钱币乞之_____ ④父利其然边_______ ⑤日扳仲永_________ ⑥泯然众人矣_______ 3.本文按照_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详写了_____________,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道理上讲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问题。 |
小石潭记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1.本文是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所著《永州八记》的一篇。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①水尤清洌______________ ②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 ④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第四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