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题型:河北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臣之妻臣 私:___________________
(2)皆以美徐公 于: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____________
(4)时时而进 间:___________________
3.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选文第②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威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效。
5.邹忌劝谏齐威王取得了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1)偏爱。(2)比。(3)指责。(4)间或,偶然。
3.门庭若市
4.王之蔽甚矣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5.①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②用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即能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1)山北之塞 惩:_________________
(2)固不可 彻:_________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 惠:_________________
(4)虎亦卒去 寻: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第①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横线句描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几段中运用的两种修辞方法,并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1)又何焉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惠未 徧: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弗也 福: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牺牲玉帛 牺牲: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张丞相草书而不工(    )
(2)使侄录之(    )
(3)侄然而止(    )
(4)所书问曰(    )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 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
1.解释下列的词。
①度________
②坐________
③度________
④反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的 “之”意义和 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
C.而忘操之
D.反归取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______的人。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