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

阅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有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广州、麻涌、东莞三个城镇的等级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2分)
(2)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镇的优势条件。(3分)
(3)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4)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4分)
答案
(1)广州--东莞---麻涌。(2分)
(2)麻涌位于珠江口,产品便于出口;有城际轻轨、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区际协作或区际联系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3分)
(3)①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4分)
(4)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城镇的服务范围和人口数量来看城镇的等级,等级越高,人口数量一般越多,服务范围越大;等级越低,人口数量一般越少,服务范围越小。(2)影响该地区外向型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地理位置、交通、市场、劳动力、政策和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3)调用课本关于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区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4)调用课本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可从环境质量、用地、就业、住房、交通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较强,能调用课本相关知识分析,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和归纳整理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举一反三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时发现,在甲图中M处有一瀑布,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
(1)试分析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及原因。(4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影响图甲中≥10℃的年等积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太原和石家庄两地≥10℃积温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3)结合图乙,说明图示省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题。
小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小题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
小题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题。

小题1: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 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经济腹地较小 企业间过度竞争
小题2: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08年的冬天,全球经济“寒意”阵阵。各类A经贸洽谈会规模上都不同程度地缩了水,成效自然也要打不小的折扣。而带有明显“双转移”(所谓“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简称山洽会),无论是参展规模、参会人数,还是最为重要的签约项目,都实现了逆势飘红。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纵观“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其工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原料导向型→________→________转变。(2分)
(3)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3分)
(4)试从产业转移接收地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影响。(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面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题。

小题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小题2:进入阶段Ⅱ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