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a、b、c、d 四块金属片浸入稀H2SO4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导线上电子由 a→b;c、d相连时,电流由 d→c; a、

(1)把a、b、c、d 四块金属片浸入稀H2SO4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导线上电子由 a→b;c、d相连时,电流由 d→c; a、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把a、b、c、d 四块金属片浸入稀H2SO4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导线上电子由 a→b;c、d相连时,电流由 d→c; a、 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b、 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这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2)王同学想在钥匙上镀上一层铜,设计电解实验时,钥匙应和电源的   极相连。
(3)碳作阳极,铜作阴极电解MgCl2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碳作阴极,铜作阳极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停止通电。若此时溶液体积为2L,则所得电解液的pH是      。(不考虑气体的溶解)
(5)将含有0.4mol Cu(NO3)2和0.4mol KCl的溶液1 L,用铂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极析出0.3mol红色物质,则另一个极上放出气体(标准状况下)为      L。
答案
(1)(2分)a>c>d>b      (2)(1分)负 
(3)(每空2分)Mg2++2Cl+2H2OMg(OH)2↓+H2↑+Cl2↑   
Cu+H2OCu(OH)2+H2
(4)(2分)13
(5)(2分)5.6L
解析

试题分析:(1)a、b相连时,导线上电子由 a→b,说明a比b活泼;c、d相连时,电流由 d→c,说明c比d活泼; a、 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a比c活泼; 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说明d比b活泼,故这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c>d>b;(2)王同学想在钥匙上镀上一层铜,根据电解池的原理,钥匙应该作为电解池的阴极,阴极接电源的负极;3)碳作阳极,铜作阴极电解MgCl2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Cl+2H2OMg(OH)2↓+H2↑+Cl2↑,碳作阴极,铜作阳极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Cu+H2OCu(OH)2+H2↑;(4)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式为:2NaCl+2H2O=Cl2↑+H2↑+2NaOH,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所以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生成的0.2molNaOH,即c(OH-)=0.2/2=0.1mol/L,c(H+)=10—13mol·L-1,所以pH=-lgc(H+)=13;(5)含有0.4mol Cu(NO3)2和0.4mol KCl的溶液1 L,用铂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极析出0.3mol红色物质,电解该溶液时,在阴极上析出铜离子,在阳极是首先是氯离子放电,生产了氯气,接下来是氢氧根放电生产氧气,其电极方程式为:2Cl-2e=Cl2↑,4OH-4e=2H2O+O2↑,一个极析出0.3mol红色物质,即转移的电子数为0.6mol,所以生成了0.4/2=0.2mol的氯气和(0.6-0.4)/4=0.05mol的氧气,所以另一个极上放出气体(标准状况下)为(0.2+0.05)×22.4=5.6L。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电解池、pH的计算,这些知识点为高考考查的重点,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该题难度适中。
举一反三
(1)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

①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O3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________(填代号)
a. 40°C、pH=3.0      b. 10°C、pH=4.0       c. 30°C、pH=7.0
(2)向一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0.6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现有两个图像分别对该反应的情况进行描述:
图1表示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中t0~t1阶段c(B)未画出;
图2为反应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t2、t3、t4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其中t2改变的条件是加入某种催化剂);(说明:图1中实线表示反应进程)

①你认为t3时改变的条件是       (填写“加压”或“减压”),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mol;
②各阶段平衡时对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段
t1~t2
t2~t3
t3~t4
t5~t6
平衡常数
K1
K2
K3
K4
用“﹥、﹤、=”符号来表达K1、K2、K3、K4之间的关系                          写此条件下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一般采用CO(g) + 2H2(g)   CH3OH(g)反应合成甲醇。
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①某温度下,将1mol CO和4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 0.1 mol/L,则CO的转化率为       ,此时的温度   250℃(填“>”、“<”、“=”)
②如下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示意图,则a处通入的是       
(填“甲醇”或“氧气”),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恒温条件下,将2.0molSO2与amolO2混合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n(SO3)=1.3mol,n(O2)=3.0mol。
求:⑴a的值。
⑵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在Ⅱ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在Ⅲ中充入2 mol CO 和2 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容器Ⅰ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多
D.容器Ⅰ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反应X(g)+Y(g)2Z(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