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期《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唐前期《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唐前期《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误,两则材料地点不同,难说矛盾。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那一则材料更权威的问题;文学作品虽然有一定的文学成分,但是也可以作为史料进行参考,因此C错误。材料中有关夜市的“矛盾”记载实际上是不同时期的现象,在唐后期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夜市出现。故选D。
点评:古代历代王朝普遍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前提下,商品经济也得到长远的发展,这种现象在唐代表现的相当明显:唐后期出现了夜市和草市。唐代以后继续发展,如宋代出现纸币;夜市和草市普遍,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明清之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举一反三
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反映着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王朝都城及其相对独立的方国都邑之间。遵循明确的等级城邑制度。各城或建筑高峻城墙,或挖掘巨大壕沟,或利用天然屏障。
陕西岐山风雏村所发现的西周时期的四合院遗址,凸显着主从有序、内外有别、封闭内敛的典型的“深宅大院”的空间序列,以无言却有形的方式体现着伦理秩序。
风雏村遗址四合院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城市的主要职能,并概述西周城市和民居建制中反映出的社会特征。(4分)
材料二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材料三 中国资本主义私营现代企业的产生前提,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成的。西方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生产提供了土壤与舞台,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企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又庇护于“租界”这种特殊的场所而得以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3)通商口岸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现代企业”出现在通商口岸的原因,并分析通商口岸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客观作用。(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选购商品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白天可到城郊用纸币购买瓷器D.可以去会馆看望同乡友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坊市分开  ②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③出现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