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子与历史” 材料一 “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辩发,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无此举

“辫子与历史” 材料一 “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辩发,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无此举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来源:
“辫子与历史”
材料一 “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辩发,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若无此举,则不能逃脱数次之危险地位矣。                            ——陆文灿《流亡之孙公》
材料二 12月13日内阁总理袁世凯剪除发辫,以为各界之倡。 ——1911年12月17日《大公报》
材料三 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剪辫法令
材料四 1912年2月19日的《申报》载,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山东都督周自济派宣传员到昌邑,宣传新政,劝导剪辫,激起民变,宣传员和无辫者27人被***。材料五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狂儒辜鸿铭》
(1)根据材料一,推测孙中山是何时为什么要剪辫子?
                                                                                                                                                               
(2)袁世凯公开剪辫子有何政治意图?
                                                                                                                                                               
(3)辜鸿铭所言的“心中的辫子”是指什么?
                                                                                                                                                                
(4)基于上述材料,你是这样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剪辫子”现象?
                                                                                                                                                                
答案

(1 )1895 年后或1895 年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出于政治避难需要。
(2 )显示拥护共和,示好南方革命党,并给清廷以压力,以便夺取政权。
(3 )旧的思想观念或传统观念等。
(4 )答案l :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能结合材料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如:辫发属于身体,其变化反映着政治、生活、观念的变迁,见证着中国近代化艰难的历程。具体要求:观点准确;  史实与材料运用恰当;论证论述充分;组织表达叙述清楚。
答案2 :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能从一至两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如:辫发折射着政治、生活和观念等变化,具体要求同上,但略低。
答案3 :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只进行单一维度一般性分析,未深入分析或分析较肤浅。如:蓄发体现着顺从(专制),剪辫子喻示革命。具体要求同上,但较低。
答案4 :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举一反三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这里康有为提出应 [     ]
A.剪辫易服     
B.实行君主立宪    
C.发展近代交通      
D.采用机器生产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B.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C.广告主要推广宣传了博士帽
D.该帽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题型:上海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名人的一举一动往往透露出一个时代的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蔡元培的三次婚姻
第一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年病逝);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    
第三次婚姻:1923年,迎娶周峻;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恋爱经过。(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男装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服饰西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婚俗的变迁过程。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文是发表在《时报》上的《新陈代谢》-文的内容:“……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段文字反映的社会变化最早应该发生在   [     ]
A.辛亥革命以后     
B.新文化运动以后   
C.五四运动以后    
D.国民大革命以后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  
③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