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

(26分)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10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6分)
(4)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6分)
答案
(1)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发展变化:①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③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答出现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制度也可)
原因: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③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使农民得到实惠和甜头
(4)结论: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解析

试题分析:(1)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简称为“涨价归公”。但是这不是一个彻底的土地纲领。
(2)根据材料信息“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劳动者的角度分析回答。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上述材料主要是关系民生问题,可以回答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举一反三
1992年1、2月份,***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了报道。下面四组文章中,出自这一时期的是(   )
A.《扭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B.《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标准只有一个》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下列关于“这份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A.集体耕种B.农民所有C.无偿使用D.集体所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唱到:“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源于
①产品分配方式发生变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生产经营形式的改变    ④农业合作社运动向纵深发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计划经济时代B.市场经济时代
C.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D.人民公社化时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