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未须理会相发,且各项做将去。若知有未至,则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未须理会相发,且各项做将去。若知有未至,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未须理会相发,且各项做将去。若知有未至,则就知上理会,行有未至,则就行上理会,少间自是互相发。今人知不得,便推说我行未到,行得不是,便说我知未至,只管相推,没长进。”
——摘编自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闇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摘编自明代王阳明《传习录》
⑴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王阳明对于“知行”的不同理解。(10分)
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知行说的历史影响。(5分)
答案

(1)朱熹:知行相辅相成,知先行重;知行二分;知需要不断向外求索,实践才能得到,知行自然相互启发王阳明:知是先天就有的,是一种先验的内在的本质属性,知行合一。
(2)积极:有助于挽救道德危机,维护统治秩序,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继承发展的儒学.消极:强调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人性.         
解析
         
试题分析:
⑴依据材料“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即可概括出朱熹和王阳明对于“知行”的不同理解。
⑵依据材料二“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正是后来三纲五常的理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知行说的历史影响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说明,积极方面从道德秩序、社会发展的角度说明,消极方面主要从人性解放的角度说明。        
举一反三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这一名言。下列各项中,能充分体现他是这一名言的忠实践行者的是
A.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B.担任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
C.创立阿卡德米学院D.提出中庸之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9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6分)
要求:①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②限80—100字;③表述成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在中外政治发展中,君与民的关系曾是东西方思想家们共同探索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二: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仁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概括材料一中洛克的主要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后来其主要思想是如何被继承与发展及在实践上运用?(10分)
(2)材料二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6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孙中山与康有为政治主张的不同点。(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位传记作者写道:“他写了大量的著作。由于这个人在各个领域中的卓越成就,我想应当把它们列成一表。”随之,一份涉及数学、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生物学等的多领域书目清单诞生了。“他”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爱因斯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论语 颜渊》
材料二 子曰:“有教无类。……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以求之者也。”
――孔子《论语 卫灵公》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4分)
(2)汉武帝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将孔子尊为“圣人”,而新文化运动却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孔子?(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