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举一反三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臣之 名(  )
(2)臣故牸牛 畜(  )
(3)公愚矣 诚(  )
(4)管仲衿再拜曰 正(  )
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5.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政”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由、行伍、訾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1.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一部_______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_______(人名)。
2.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
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
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
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3.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后者。(用文中词语回答)
4.作者引《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九章·涉江》(节选)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赢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①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昬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②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1)节选的诗中屈原用四位古代贤人自比,他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__________
 ②余将道而不豫兮__________
 ③固将昬而终身__________
(3)诗的后3节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其中“凤皇”“露申”“辛夷”喻_______,“燕雀”“乌鹊”喻____,“腥臊”喻___________。而众多的比喻又形成_________。反复运用比喻是为了证明这是一个________的社会。
(4)将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本诗与《湘夫人》,分析屈原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回答问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离***者,犹离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盖自怨生也。……其文,其辞,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注】①谗谄:说人坏话,巴结奉承的人。②邪曲:邪恶不正派的人。③公:公正的好人。④离忧:遭受忧患。离,通“罹”,遭受。 ⑤指:通“旨”。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方正:_______
 信:_______ 
 约:_______ 
 微:_______
(2)屈原写作《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日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之,曰:“公辅才也。”——奇妙
B.以章献于寒微——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怀政——惩罚
D.元吴攻延州,武事久——延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李迪字复古,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久不得②周怀政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至于此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 迪 贤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献 临 朝 颇 挟 其 才 将 有 专 制 之 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 官 近 习 不 敢 窥 觎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 献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谓 社 稷 臣 与 斯 见 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