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竞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署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奸吏成私,然无所惩艾——秦有余力而制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名——欲勿予,即患秦兵
C.至公车刺取,知虏人云中、代郡——府吏闻此变,求假暂归
D.召丞相、御史,问虏所入郡吏——王尝语庄子好乐,有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遇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     )
A.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B.公府不案吏,自吉始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C.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D.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
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3.C
4.(1)御史大夫仓促间不能知道详情,因而受到责备;而丙吉被认为能为边务与职守忧虑,是车夫的功劳。
  (2)正当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害怕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时令,担心会有所伤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第一、二段写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并写出集会之“乐”。请依照例子从5个方面补充概括说明“乐”之所在。(每方面内容的概括均为7字)  
①写群贤集会到兰亭。  
②写高山林竹绕流水。  
③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写兰亭集会后的感触,以“悲”字为基调。这一段是如何逐步展开的?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上文的“乐”字,论述人生由乐而忧,由生而死的自然过程。 
B.承上文的“乐”字,论述乐极生悲,这是人生中的最大的不幸之事。  
C.承上文的“乐”字,论述人们难免为“欣于所遇”的“乐”和“所之既倦”的“忧”所左右。  
D.承上文的“乐”字,论述不管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但总留恋于    美好生活,最终却又总是厌倦美好的生活。
3.阅读全文,把握文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他们在风景幽绝的兰亭宴饮,是含有这么一个游戏:把酒杯盛酒放在溪水之中,让它随水漂流。杯子停下来时,坐在近处的人就应取觞饮酒。  
B.全文前半部分叙兰亭宴集情景,是实写,以“乐”字为基调;后半部分抒发宴集之后的感触,是虚写,以一个“悲”字为基调。    
C.文中作者批判了庄子死生一体的虚幻世界观,认为生是生,死是死,不能等同看待。   
D.作者谈对人生的感触,从宴集发端,由今人及古人,再及后人,在深沉的    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厌倦和冷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游石门诗序
庐山诸道人
  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皆传之于旧俗,而未睹者众。将由悬濑险峻,人兽绝迹,径回曲阜,路阻行难,故罕经焉。
  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于时众徒同趣,三十余人,成拂衣晨征,怅然增兴。虽林壑幽邃,而开途竞进,虽乘危履石,并以所悦为安。既至,则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于是拥胜倚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回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其中则有石台池宫馆之象,触类之形,致可乐也。清泉分流而合注,渌渊镜净于天池。文石发彩,焕若披面;柽松芳草,蔚然光目。其为神丽,亦已备矣。斯日也,众情奔悦,瞩览无厌,游观未久,而天气屡变。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开辟之际,状有灵焉,而不可测也。乃其将登,则翔禽拂翮,鸣猿厉响,归云回驾,想羽人之来仪;哀声相和,若玄音之有寄。虽仿佛犹闻,而神以之畅。虽乐不期欢,而欣以永日。当其冲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
  退而寻之,夫崖谷之间,会物无主,应不以情,而开兴引人,致深若此,岂不以虚明朗其照,闲邃笃其情邪!并三复斯谈,犹昧然未尽;俄而太阳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
  于是徘徊崇岭,流目四瞩,九江如带,丘阜成垤。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乃喟然叹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日隔。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应深悟远,慨焉长怀。各欣一遇之同欢,感良辰之难再,情发于中,遂共咏之云尔。
  【注】庐山诸道人,指东晋安帝时居住在庐山的一些僧人,具体姓名及生平均不可考。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连大岭,体众阜——绝:超出
B.于时众徒同,三十余人——趣:同“去”
C.游观未久,而天气变——屡:多次
D.喟然叹宇宙遐——虽:即使
2.这篇诗序的行文思路是什么?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东晋时期,政治动荡,社会黑暗,那些受压抑的文人名士便避开现实,追崇佛教,向往自然,于是避世隐居,依恋山水渐成风气,游宴空谈也成习俗。反映在文章里,《兰亭集序》和《游石门诗序》两文都有一些游宴欢情之语。《兰亭集序》文有:“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足以极视听之乐也。”《游石门诗序》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文又都有悲叹之言。《兰亭集序》曰“修短随化,终归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游石门诗序》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和课文均为东晋时代的诗序,两者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湖南文征》序(节选)
曾国藩

  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日理,日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诸世,称吾爱恶悲愉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悱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文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宋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
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宏,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慎于择术之道欤!(选自《曾国藩诗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简策——陈:陈述
C.以婀娜之声——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五岭——薄: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逮宋世,周子复生于斯——胡为遑遑欲何之
B.亦每缀排比之句——则遣从事一少牢告庙
C.不言法法未始或紊——其所谓忠者不忠,所谓贤者不贤也
D.上《诗经》、《周易》同风——苏子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     )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
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奚足以语文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园,可也!
1.本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_______和______。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
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
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的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
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
3.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5.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加粗词的读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愀然——愀:chǒu     正襟危坐——危:高高地
B.山川相缪——缪:liáo    横槊赋诗——赋:朗诵(或创作)
C.举匏樽以相属——属:zhǔ 下江陵——下:来到
D.酾酒——酾:sī      固一世之雄——固:本,本来
2.《赤壁赋》整篇情绪的转换是由喜转悲人乐,本段处于第二层次。根据前文(第二段),说明本段首句“苏子愀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熔情、景、理于一炉,抒写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感慨,探讨宇宙与人生的哲理,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的苦闷心情。试按下列要求简要分析。
①表现“情”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摹“景”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发“理”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