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小题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3分) 小题2:试析“燃”字的妙用(3分) |
答案
小题1:诗人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每答对一个角度并分析得1分) 小题2: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1分)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1分)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1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它注意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小题1:首句“复”字有什么意味?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在构思上是怎样表现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 幕 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 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①,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 蓉浦。 注释:吴门,即现在的江苏苏州。 小题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小题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4分) |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小题1:颈联中“邀”字极为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题目。(5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小题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3分) 小题2:第三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2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4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小题1:请概括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2分) 小题2:末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中哪一个字用得好?请赏析它的妙处?(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