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李 贺斫取青光①写楚辞,腻香春粉②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  露压烟啼千万枝。注:①李贺: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李 贺斫取青光①写楚辞,腻香春粉②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  露压烟啼千万枝。注:①李贺: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
李 贺
斫取青光①写楚辞,腻香春粉②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  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①李贺:唐代诗人,曾以“龙材”自负,希望自己能像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他十分爱竹,在摩挲观赏之余,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有时还直接把诗写在竹上。②青光:指代竹皮。③腻香春粉:指新竹散发出的浓烈芳香与竹节上的白色粉末。
(1)末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说明。(不超过80字)(2分)
答:                                                                     
(2)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表现的传统手法。有人评论李贺这首诗的写法有实有虚,似实而虚,似虚而实,两者并行错出,给人以玩味不尽之感。请你就此做一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
(1)末句极力刻画竹子像人愁惨不堪的形态容貌: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压在竹枝竹叶上的积露,不时地向下滴落,则与哀痛者的垂泪无异。 (2)就表现手法而言,写竹的形态是实,人的感情是虚;而从命意来说,则正好相反,写人的感情是实,竹的形态是虚,因为诗人写竹,旨在表达自己心中郁积已久的哀怨之情。写竹又似写人,竹的形象就是这样与诗人自己直接抒情的形象迭合起来,其旨趣在有意无意之间,扑朔迷离,玩味不尽。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1)诗题是《听邻家吹笙》,“听”笙却没有写声音,而写了可视可见的景象,这是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答:                                                              
(2)“彩霞”、“碧桃千树花”等形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逋②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③。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名端的和尚。上人:和尚的尊称。②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早年浪游江淮间,后归杭州,隐居孤山二十年,终身不仕。他一生未娶,惟以种梅养鹤为事,有“梅妻鹤子”之称。③枰:棋盘。葑:菰根,俗称茭白根。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活用水田,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本诗被誉为“诗中有画”。请问:颔联和颈联给读者展开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这几幅画面都是围绕标题中哪个字展开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乌,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3分)
答: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一首诗歌,是根据唐诗组合而成,仔细阅读,并依照出处写出这些唐诗原句。(6分)(写出三处即可)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乌衣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处是无名渔父。
【注】严光:即严子陵,东汉名士,光武帝多次征召,皆不就,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以清高闻名于世,现富春江畔有严子陵钓台一处名胜。
(1)“一竿风月,一蓑烟雨”这两句词写出了什么内容?(2分)
答:                                                                          
(2)请结合全诗回答“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两句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