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念奴娇·淮城①感兴【南宋】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念奴娇·淮城①感兴【南宋】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期末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念奴娇·淮城感兴
【南宋】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①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的前线。
(1)“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在上下片分别发出“天地凭谁整”与“毕竟中原谁定”这两问,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次发问的具体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词人对岌岌可危时局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苟且偷安的棒喝。
(2)发“天地凭谁整”的原因是:①国土沦丧;②侵略者肆意横行;
   发“毕竟中原谁定”的原因是:①暂时安宁是假象;②战事未休,战争未止。
(3)①对收复失地的渴望;②对侵略者肆意横行的痛恨;③壮志难酬的悲愤;④对时局的关切与担忧;⑤对当权者不思进取的不满。(答任意4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绝  句
吕希哲
老读文书兴易阑,须知养病不如闲。
行床瓦枕虚堂上,卧看江南雨后山。
  注: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③文书:公文。
(1)《西楼》开头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写雨前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两首诗中“卧看”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后主因思念深苦而写此作。
1.请简要赏析上阕“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所运用的修辞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理而妙”是诗评家鉴赏诗词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意思是看似无理,实则精妙。请从这个角度赏析“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从杜牧的“恨如春草多”(《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化用而来,请结合作品简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做干的虚衔。
1.第三联中有两字用得生动传神,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何而“醉”?请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