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有群臣当①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普之性如此也。
《宋史 赵普传》
①迁:升官。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  B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最终)
C 朕固不为迁官(坚持)      D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报酬)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普之性如此也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
D.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②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小题4: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C
小题3:(1)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拾起碎纸片带回家。(2)况且惩处赏赐是国家的惩处和赏赐,不是陛下一人的惩处和赏赐,难道能够因个人的喜怒而独断吗?"
小题4: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结合材料略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D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奖赏)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试题分析:A、把 用,B、却 却,C、的 的,D、才 竟然。
点评:“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颜色是脸色的意思,而表修饰的作用”;翻译(2)句时,注意“岂是哪里的意思,以是因为的意思。翻译这两句时,还要注意到句子的流畅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第一段中“赵普力荐某人做某管”以及第二段中“赵普跟随太祖要求赏罚分明”,可以分析出赵普是一个不畏权势、执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忠臣形象。
点评:分析人物的形象,可以根据文章中对此人的具体描写,比如:语言、外貌、神态等,还可以抓住有关此人的具体情节。所以,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全面,这样,这个人物形象才鲜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 余幼时即学_________________   (2) 送之___      ____
(3)自谓可兵十万。____________    (4)有土寇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小题3: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________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
郁而死的原因是打败仗和___________
小题4:乙文中的刘羽冲是怎样的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13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齐人也,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B.齐人固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也/览物之情,得无D.公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小题2:请从你学过的文言文中,再举一个例子,要求含有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词的古今意义。(3分)
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小题5: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盜,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节选自《晏子春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齐之辞者也(       )          ②其实味不同(        )
③夫灵山以石为身(       )       ④圣人非所与也(     )
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3分)
例句:草木为发
A.吾欲辱之,何也?B.何都不闻消息
C.祠灵山D.虫蚁为兽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
小题5:齐大旱逾时,晏子为何再三劝阻景公不要祭祀灵山和河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中(清康熙十九年),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猪声,猪被***声,出血声,爝(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卖肉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新志·郭猫儿》)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4分)
人有百手(       )                  ②几欲先(        )
③一友猫儿同至寓(        )            ④闻父呼其子曰(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4分)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小题3:【甲】文节选语段中口技表演者模拟了                 的场面,【乙】文郭猫儿表演的口技的主要内容是                         。(4分)
小题4:【甲】【乙】两选段都采用了          的手法,以此来表现                 (主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附加题(10分)
阅读文言文《乔山人弹琴》,完成小题。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2分)
禽寒鹘 凄:                       ②阕 既:              
小题2:用现代汉语下面的句子。(2分)
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小题3:本文也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小题4:乔山人对邻媪说:“不谓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邻媪”是乔山人的知音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