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题型:山东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画出)。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可分三个层次,从表达方式看,作者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 |
答案
1.月色美,触景生情。 2.“庭下如积水空明”发挥奇特想像,用了新奇的比喻。 3.月色皎洁。空灵。 4.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6.叙事 描写 议论。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
满井游记 袁宏道 |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徙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写景层次分明,比喻贴切。阅读本文,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冻风时作__________ ②未百步辄返________ ③娟然如拭__________ ④面________________ ⑤茗者______________ ⑥罍而歌者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把本文写景的语句和抒情语句在原文上标出。 4.找出本文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并回答问题。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学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曲礼》) 1.给下列字注音。 弗( ) 琢( ) 兑( ) 尚(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弗学而能 弗:___________ (2)其次务施报 施:___________ (3)玉不琢,不成器 琢:___________ (4)人有礼则安 安:___________ 3.《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原句)。 4.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_________________,“六欲”是指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两个词语并造句。 天下为公 解释: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 礼尚往来 解释: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文字主要写___________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______________”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2.概括两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