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提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是在(   )A.古希腊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马丁·路德提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是在(   )A.古希腊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马丁·路德提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是在(   )
A.古希腊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的主张:因信称义: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因此C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关键在于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因信称义”, 反对天主教的宗教特权,反对教会在人与上帝沟通中的中介作用,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突出了个人的作用
举一反三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下各项是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他的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他的宗教改革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他的宗教改革改变了过去人们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同上帝直接对话
D.他的宗教改革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他进一步蔑视教廷权威,把《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翻译为德语,让所有人都有机会阅读和理解上帝的言论。”这里的“他”是指( )
A.康德B.加尔文 C.路德D.伏尔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是因为他强调:
A.“因行称义”B.“因信称义”
C.提出《九十五条论纲》D.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不同点在于
A.反对盲从教会
B.政教合一
C.信仰即得救
D.《圣经》权威至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
C.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D.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